【摘 要】
:
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是一种能实现隧道的自动化挖掘与一次性成型的大型隧道施工装备。支撑-推进-换步机构是TBM推进系统中的核心驱动机构。在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是一种能实现隧道的自动化挖掘与一次性成型的大型隧道施工装备。支撑-推进-换步机构是TBM推进系统中的核心驱动机构。在掘进作业中,机构承受大交变载荷,振动剧烈,易出现零部件损伤和偏离掘进轨迹等情况,需要精确分析机构的静、动力学特性。基于上述工程背景,本文从TBM支撑-推进-换步机构运动分析出发,研究了掘进作业中机构的静力学、模态及动响应有限元建模方法,并分析了机构的静、动态特性,以期为TBM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在运动分析方面,从介绍支撑-推进-换步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出发,对应一个工作循环的三个行程,分推进、换步和支撑三个工况对机构进行位置逆解与工作空间分析。揭示了驱动油缸行程随掘进行程的变化规律,明确了多种结构参数影响下的掘进最小转弯半径,为后文有限元建模提供依据。在静力学分析方面,建立了考虑构件自身刚度、油液刚度、运动副刚度、运动副连接关系及实际载荷的静力学模型。基于此,提出了可在掘进行程内多个位置实现快速重复建模的建模方法。以工程样机参数为例,选择两种典型载荷工况仿真分析了机构中驱动油缸受力特性与零部件应力状态,验证了冗余驱动油缸等效杆模型的准确性和快速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各驱动油缸受力均随掘进行程的增加而减小;各载荷工况下,推进油缸受力相同;竖直偏载力矩越大,其抵消的主梁重力越大,扭矩油缸受力越小;水平偏载力矩越大,支撑油缸受力越大。在模态特性分析方面,建立了考虑各弹性环节刚度和运动副连接关系的机构模态模型,仿真分析了机构固有特性及其在各刚度参数下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机构在掘进行程中点时的前六阶固有频率及其对应的振型;部分振型对应的固有频率随机构掘进行程变化明显;得到了推进油缸、扭矩油缸油液刚度以及护盾与围岩各方向的连接刚度对固有特性的影响,确定了机构各方向振动的薄弱环节。在动响应特性分析方面,建立了考虑各弹性环节刚度、运动副连接关系、掘进参数及实际载荷的机构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刀盘动响应特性。综合考虑滚刀受力、实测载荷谱及滚刀在刀盘上的布置,得到了刀盘的载荷历程;动力学仿真得到从掘进行程中点开始十秒间机构发生受迫振动时的刀盘三向位移响应,沿掘进方向的振动幅度最大,水平方向次之,竖直方向最小。
其他文献
自2004年单层石墨烯通过机械剥离的方式被制备出来,二维材料一直是热门的研究领域。石墨烯由于其具有高迁移率、高强度、高热导率、易于剥离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由
镉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污染物,具有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由于人为活动(采矿、化肥使用和工业排放等)导致水环境中的镉浓度显著增加。已有的实验研究表明,中华大蟾蜍(Buf
本文以洞头区海岛为研究对象,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运用3S技术,对2014年航拍影像进行植被类型的提取,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洞头区海岛植被景观的基本特征,讨论植被类型数
随着国家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铁道车辆的需求量较大,使我国的车辆装备制造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各企业均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植被是地球表面某一区域所覆盖的植物群落的统称,是全球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形和树木的阻挡,光线在照射过程中能量无法或者只有少部分到达的区域形成植被阴影
随着各地原油重质化和劣质化加剧,原油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对FCC催化剂抗重金属污染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部分炼厂已在生产中出现了铁中毒的现象,严重影响了
欠平衡钻井在提高机械钻速、保护油气储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欠平衡钻井施工中钻遇油层时,地层原油侵入井筒并在井筒环空中从井底流向井口,随着压力、温度不断降低溶解气不断析出从而导致井筒内形成非平衡气液两相流,这种特殊的井筒流动的精确计算对于欠平衡钻井施工的井底压力预测、流动参数控制、井筒携岩、井口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综合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井筒中油、气的物性参数,井筒中气、液两相流流动进行
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为壳斗科栲属植物,是分布于我国中亚热带南缘区域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前期研究发现,由于人为破坏、自然环境改变及物种自身遗传学特点,目前格氏
纤维素纤维的吸湿性好、透气性强,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生产大多采用传统黏胶法工艺,其能耗大,生产流程长,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不仅释放大量如CS2和H2S一类的污染性气体,同时还会
水杨酸应用广泛,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水杨酸的工业过程会产生大量难降解有机酚酸废水,其中包含苯酚等有毒致癌物质。因此,水杨酸工业副产物及其废水治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聚合物包容膜(PIM)分离技术操作简便、稳定且具备极高的选择性,近年来已成为高基质背景下低浓度物质提取和分离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以PIM传质技术研究芳香酸、酚的传质与分离行为,考察PIM膜组成、膜结构与膜传质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