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新年龄调整公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探讨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qiang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受阻。DV T是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在临床实践中,D-二聚体水平检测常用于DVT的诊断。年龄是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一定范围内,D-二聚体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因此在高龄人群中的诊断特异性随之下降。国家卫生健康保健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 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N)在2020年更新的《成人静脉血栓栓塞指南》中指出,对于50岁以上的患者,推荐使用经典年龄调整的D-二聚体阈值公式(年龄×0.01 mg/L,以下简称为经典公式)作为诊断标准之一。然而该公式基于欧洲一般人群的肺栓塞诊断而建立,其在亚洲老年骨折人群的DVT诊断中的效果尚未可知,因此,本研究旨在描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年龄增长的特点,同时尝试建立一个新的年龄调整的D-二聚体公式(以下简称新公式),以提高D-二聚体检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诊断特异性,进而提高DVT的筛查效率。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被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收治的3972例急性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的数据资料,要求所有患者在术前完成D-二聚体检测(免疫荧光层析法)和双下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认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将年龄和D-二聚体水平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考虑到对所有年龄进行拟合的步骤过于繁琐,因此参考建立经典公式(年龄×0.01 mg/L)的步骤和专家意见,决定每五岁分为一个年龄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年龄分成六组(年龄组的组距为5岁):年龄在65~69岁,年龄在70~74岁,年龄在75~79岁,年龄在80~84岁,年龄在85~89岁,年龄≥90岁。在六个年龄组中分别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根据曲线计算D-二聚体最佳临界值,并对各组的最佳临界值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进而得出新的年龄调整的D-二聚体计算公式。将新公式与另外两种临床常用阈值(传统阈值,0.5 mg/L;经典公式,年龄×0.01 mg/L)进行比较,比较三者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DVT筛查时的假阴性值、敏感性、特异性等共计7个指标,评估新公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术前DVT的筛查效率。结果:共纳入患者2759例,其中男性887例,女性1872例,患者中位年龄78岁,共有280例患者在术前被诊断为DVT。整体人群血浆D-二聚体中位水平为1.13 mg/L,六个年龄组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是0.94(2.23)mg/L、0.99(2.15)mg/L、1.03(2.25)mg/L、1.29(2.05)mg/L、1.31(1.88)mg/L、1.60(2.31)mg/L。整体人群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六个年龄组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715 mg/L、1.17 mg/L、1.62 mg/L、1.665 mg/L、1.69 mg/L和1.985 mg/L,计算的年龄校正系数为0.02 mg/L(R~2=0.874,P<0.0062),新的年龄调整公式为:年龄×0.02 mg/L。在≥65岁的髋部骨折人群中,新公式的特异性为61%,明显高于传统阈值(0.5 mg/L,22%)的特异性和经典公式(年龄×0.01 mg/L,37%)的特异性;使用新公式时的灵敏度是59%,低于使用经典公式时的77%和使用传统阈值时的85%;当采用三种不同的D-二聚体阈值时,新的年龄调整公式、传统阈值和经典公式的阳性预测值分别是15%、11%和12%,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3%、93%和94%。结论:与传统阈值和经典公式相比,新公式(年龄×0.02 mg/L)在≥65岁的髋部骨折患者术前DVT的筛查中,特异性更高,灵敏度降低。同时,医生在使用该公式时要结合患者症状和活化凝血时间、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其他与血栓疾病相关的检验指标。新公式提高了无DVT患者的筛出率,进而增加了D-二聚体检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DVT筛查中的效率,有利于节省医疗资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Bmal1是否通过调控细胞铁死亡影响高糖诱导的心肌损伤。方法:将野生型C57BL/6小鼠以及Bmal1基因敲除型C57BL/6小鼠,按对照组和模型组分组如下:(1)野生型对照组(WT组);(2)野生型糖尿病组(WT+DM组);(3)Bmal1基因敲除型对照组(KO组);(4)Bm al1基因敲除型糖尿病组(KO+DM组),每组小鼠数量大于等于6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
学位
目的:探讨SFRP5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小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四组:NS组、ISO组、ISO+PBS组和ISO+SFRP5组,每组6只。采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梯度造模法建立心力衰竭小鼠模型。治疗组在注射异丙肾上腺素30min后腹腔注射0.02mg/kg/24h SFRP5重组蛋白,ISO+PBS组注射等量PBS液,连续给药14天。于最后一次给药结束后,行小
学位
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程延长后,会造成认知水平下降,以学习、记忆能力减退为主要症状。但其发病机制不明,且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海马在记忆和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将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循环隔离的结构,其完整性与海马功能密切相关。在血脑屏障的维持和形成中,周细胞(pericyte)是关键因素,可以调控内皮细胞增生
学位
目的:研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C反应蛋白(CRP)浓度与术后出血量的临床分析,并探讨术后C反应蛋白(CRP)浓度与出血量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2019年01月至2022年01月在我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20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后分组。男性占157例,女性占47例,平均年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以及心功能、NT-pro BNP和MMP-2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有50名男性患者和40名女性患者。将9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试验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
学位
目的 探讨在并发糖尿病的手术患者中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古田县医院收治的68例并发糖尿病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糖指标、胰岛素功能改善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前,两组FPG、2 h PG以及Hb 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FP
期刊
目的:结肠癌与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一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结肠癌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腹腔镜手术联合化疗,但是这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伤害。近年来,手术辅助化疗在肿瘤治疗领域被认为是有效的,但是化疗药物的靶向性较差,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又会破坏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为了解决传统治疗方式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人们开始研究肿瘤治疗的新方式。由于实体瘤内缺氧以及独特的肿
学位
目的:通过比较严重创伤患者入住EICU后24小时内的ISS评分、S 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炎症因子与凝血指标,找出影响严重创伤患者进展至脓毒症及预后的指标。方法:1.单中心、前瞻性研究。2.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74例严重创伤(ISS≥16分)患者,根据治疗期间是否进展为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n(28)28)与非脓毒症组(
学位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引起痴呆的主要疾病之一,明确其分子机制对于AD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micro RNA(miRNA)是一类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节因子。目前,已有研究表明mi cro RNA与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氧化应激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AD机制有关。但是,micro RNA在AD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AD模型APP
学位
目的:观察双侧初级运动皮层和骶神经根多靶点重复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探索新的重复磁刺激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44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多靶点刺激组、单一靶点刺激组,每组各22例;选取2018年至2019年的无显著差别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共22例。对照组采取规律饮水、间歇性清洁导尿、膀胱功能训练、中频脉冲电刺激和针灸常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