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发展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变量,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方面金融发展会带动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金融发展也会促使收入的重新分配。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一个社会和经济难题。2000年以来,学者们也渐渐将研究转移到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上,并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意见分歧依然严重。总的来看,学界关于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可概括为三大假说:一是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假说,认为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二是金融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假说;三是金融发展扩大收入差距假说。文章立足于我国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其成因,并试图验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为此,文章基于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通过选取反映城乡就业结构、城乡投资结构和工农业产品比价关系的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利用2000-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所带来的收入分配效应。为使分析结论更深入、更可靠,本文分别选取了金融相关率、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指标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并将它们的一次项和二次项与上述控制变量引入模型,以便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观察城乡收入差距是否随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呈“倒U”型变化关系。文章的研究表明:在我国大部分省市,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其中,当采用金融相关率指标时,有23个省份的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有15个省区显著成立。当采用金融规模指标和金融效率指标时,各有19个省份的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但显著成立的省区数有所减少。鉴于在金融相关率指标、金融规模指标和金融效率指标三者之间,金融相关率指标更具综合性,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上述三方面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文章的分析表明,城乡就业结构(以“各省非农就业人数占本省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衡量)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分化严重,分别有近一半的省区系数为负或为正,且各有几个省区显著;城乡投资结构(以“各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本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来反映)与城乡收入差距大多呈负向关系;工农业产品比价(以“各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该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之比”来反映)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虽在大部分省份表现为负向关系,但是同样分化严重。文章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文章根据模型的估计结果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