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典籍英译本的跨文化传播能力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b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科学技术、交通、通讯手段飞速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有更多机会可以接触到外国文化,并且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深受其影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不仅应该学习和接受外国文化,还应该把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拿出来和世人分享,向世人传播。中国典籍是所有中国文化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华夏文化的精髓。但是由于语言差异,它们并没有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因此,我们有必要把它们译成外语,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并为实现世界文化多元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以往对典籍英译的研究大部分囿于微观层面,如句子结构、对原文本的理解、翻译策略、两个或多个不同文本的比较、典籍英译的现状与未来等等,很少有人涉及宏观层面的研究。因此,作者拟从跨文化的宏观角度对典籍英译进行探讨。在Young Yun Kim的跨种族传播的语境理论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个“典籍英译本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模式”。作者认为,在跨文化传播活动中,典籍英译本处于中心地位,它的跨文化传播能力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即译者、译本中体现的文化相似性或差异性、国内外环境,同时,这三方面的因素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所有中国典籍中,《论语》是被翻译最多、传播最广泛的典籍之一。再加上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因此,作者选取了《论语》英译本来例证其假设的有效性。通过选取理雅各、安乐哲和罗思文、辜鸿铭及李天辰的译本作为代表进行分析,意欲证明作者提出的关于中国典籍英译本的跨文化传播能力的观点是合理的,并且因此为以后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评价中国典籍英译本提供一点参考。该论文共分五个章节:在第一章中,作者简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动机、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篇章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作者介绍了中国典籍的性质和重要性、典籍英译的性质和意义、孔子其人、《论语》其书以及《论语》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论语》英译的历史和其英译本在海外的影响以及作者对《论语》英译本的分类。第三章是理论框架部分,第一节中作者介绍了Young Yun Kim本人、她提出跨种族传播的语境理论的背景、一些相关的概念、该理论的具体内容和运行机制。第二节主要讨论了该理论在研究中国典籍英译本跨文化传播能力以及《论语》英译本跨文化传播能力中的运用。作者在此提出假设:在跨文化传播活动中,典籍英译本处于中心地位,它的跨文化传播能力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即译者、译本中体现的文化相似性或差异性、国内外环境,同时,这三方面的因素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论语》英译本的跨文化传播能力:首先是译者对《论语》英译本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译者的身份、翻译目的、目标语读者和翻译策略;其次是译本中体现的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对《论语》英译本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影响;第三是国内外环境对其的影响;最后是这三方面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五章是结论部分,通过以上的论述,作者得出结论,即她提出的关于中国典籍英译本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假设—中国典籍英译本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受译者(译者的身份、翻译目的、目标语读者和翻译策略)、译本中体现的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国内外环境的影响,而且译者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决定译本中体现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多少,除此之外,国内外环境还会影响译者以及译本中体现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程度—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最后,作者希望她对中国典籍英译本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初探能够为以后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评价中国典籍英译本提供一点点参考。
其他文献
毒性为中药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随着有关中草药引发不良反应的报告逐年增多,中药的毒副作用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运用多年的传统中药其安全性受到了严重质疑。
<正>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搞好班级管理工作,这是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当一个班主任有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后,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工作效率就会高,就会把班主任工作当作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翻译的问题进行探讨,借助夏洛特.勃朗特所著《简.爱》的七种不同的中文译本作为个案分析,发掘译者的女性意识对译文最后面貌产生的影响,并对女性
目的 调查儿童、青少年肥胖者 2型糖尿病 (DM )及其高危者的发生率 ,探讨高危因素。方法 对 13 5例肥胖者 ( 7~ 2 0岁 )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测定空腹和 2h血糖、胰岛素
内河航运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安全可靠等优势。我国内河运输具有巨大的潜力,但规范内河航运领域的法律、政策等还不健全,在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唐代的经济文化达到了顶峰,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的风格与技巧,服饰风格也有了全新的面貌,呈现出大包容的景象。
宋代绘画中的“墨戏”是文人画家以一种游戏的心态进行即兴的挥毫,是当时文人陷入一种除读书写诗之外的游戏之中而无法自拔的情境,以表情达意,宣泄内心情感为手段,其真正目的
以日本《关于国家机关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位置、规模和构造的标准》、《新建一般政府建筑面积确定标准》、《政府建筑设施建设的法律》、《营造修缮项目管理要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