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条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在堆肥中的应用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炭化温度以及原料含水率对柠条生物炭性能的影响,将不同含水率的柠条原料置于炭化温度为200、300、400、500和600℃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炭(炭化1 h),然后,测定柠条生物炭的工业组成、比表面积等基本特征,同时利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等仪器分析生物炭的官能团以及元素组成,以及基于低温氮气吸附对柠条生物炭进行了孔结构分析,同时,利用FHH模型进行了孔隙分形维数计算,并基于H/C原子比对柠条生物炭原子簇模型进行了预测;将制得的柠条生物炭进行筛选后,选取炭化工艺为:炭化温度为600℃,柠条原料含水率为0.23%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进行鸡粪好氧堆肥试验,从而研究不同柠条生物炭添加量对鸡粪堆肥过程中养分转化的影响。试验以粉碎后的鸡粪和小麦秸秆为堆肥原材料,同时添加质量分数为0%、3%、6%、9%、12%和15%的柠条生物炭进行好氧堆肥,并在堆肥第0、3、8、19、26、33和40 d取样测定各项指标。在柠条热解炭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原料含水率下,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柠条生物炭的产率、挥发分逐渐降低,而灰分和固定碳却出现逐渐升高的规律;在同一炭化温度下,随着原料含水率的增加,柠条生物炭的炭得率、固定碳逐渐降低;灰分和挥发分逐渐升高。无论是哪个原料,当炭化温度大于400℃时工业组成趋于稳定。柠条在炭化温度600℃、原料含水率为0.23%时,制备的生物炭的孔隙度最丰富,微孔和总孔体积分别达到了0.0649和0.1030 cm3·g-1;在相同原料含水率条件下,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柠条生物炭的C含量逐渐增加,同时H、N、S和O含量逐渐较少。计算所得的H/C、O/C、(O+N)/C原子比均逐渐降低,这表明柠条生物炭的极性和亲水性降低,而生物炭的芳香性增强。同时也表明,随着炭化温度升高,柠条生物炭越来越稳定;通过对柠条生物炭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在炭化过程中,柠条生物炭表面的官能团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形成了以芳香炭为主的有机物质。但当原料中含有较多水分时,会降低生物炭的芳香化程度,不利于炭化过程缩合反应的进行;不论原料的含水率为何,在炭化温度为300和400℃条件下制备的柠条生物炭,其吸附曲线与Ⅱ类等温线相近,不具有迟滞曲线,这表明该炭化工艺下制备的柠条生物炭以中孔和大孔为主,同时,孔形状为平板狭缝孔、裂缝和锥形孔等;500~600℃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其吸附等温线介于Ⅰ类和Ⅱ类之间,迟滞曲线与H4型最为接近,这表明高温炭化制备的柠条生物炭以微孔结构为主,孔形状为墨水瓶孔;不同炭化温度下制备的柠条生物炭的FHH模型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均接近1,说明柠条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同时,不同炭化温度下制备的柠条生物炭的分形维数D满足2≤D≤3,可以很好的表征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和不均匀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柠条的资源化利用和柠条生物炭在农业生产、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基于H/C原子比对柠条生物炭中芳香性原子簇的分子尺寸研究后发现,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柠条生物炭逐渐稠环化、芳构化,从而定量表达了柠条生物炭稠环化、芳构化程度。在鸡粪好氧堆肥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添加柠条生物炭可以缩短堆肥升温期1~2 d,延长堆肥高温期的停留天数2~4 d,增加堆体的保水能力;而且有利于堆肥高温期氨气的吸附,减少氮素损失,提高堆肥质量。堆肥结束后,添加柠条生物炭可以使全氮质量分数提高5.59%~27.38%;无论是否添加生物炭,随着堆肥进行,各处理的全磷、全钾均迅速增加。在鸡粪麦秆堆肥中添加柠条生物炭可以加快堆肥进程,减少氨气的挥发损失。柠条生物炭是一种有效的堆肥添加剂,且适宜的柠条生物炭添加比例在9%~12%之间。
其他文献
期刊
如今,传统制造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与创新,智能工厂概念应运而生,其中,能源管理系统是工厂生产资源管控的重要平台,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能源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是实现企业节约成本、降低能耗的重要举措。简述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设计依据、设计原则,详细介绍智能工厂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模式——精准计量的监测电气仪表设计、稳定高效的数据传输网络设计、满足用户多要求功能的平台设计,即智能工厂能源管理系统设计应具
一初秋,眼看庄稼就要成熟的时候,小镇上来了一位行乞少年。那年头行乞者成群结队,都是一身破烂不堪的衣衫,肩背一包可以随地打开既当被子又当床的褴褛行囊。可这位少年两手空空,尽管他也衣衫褴褛,但从他细腻的皮肤与稍显饱满的脸颊判断,不可能是一个贫寒之家的孩子,倒很像富裕人家离家出逃的叛逆子弟。他走到小镇中的"程氏木料铺"时,被摆放在门口的家具吸引住了,
期刊
银鹊树(Tapiseia sinensis Oliv.)系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瘿椒树属(Tapiscia Oliv.)落叶乔木,研究银鹊树对中国亚热带植物区系的划分和省沽油科的系统发育,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且银鹊树的叶片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渍疡、抗炎及降血脂等生物活性,在医药上应用广泛。此外,银鹊树的木材材质轻软,纹理直,刨面光滑,可作家具、板料等,实用价值大。同时其树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人们在对其长期的研究中分离和鉴定了众多和体细胞胚胎发生有关的功能基因。PGA37是一个在胚胎和胚乳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它可能参与了合子胚胎的发生。由于PGA37编码一个R2R3-MYB转录因子,因此就需要鉴定和筛选出其下游的靶基因来进一步研究其功能。近年来,随着ChIP-chip、 ChIP-seq、ChIP-exo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寻找靶基因的技术也逐
沙门氏菌作为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分布于生鲜乳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随着抗生素的不当使用,沙门氏菌耐药性日益严重,研究生鲜牛乳生产中沙门氏菌的分布、耐药性及来源,对保障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求生鲜牛乳生产中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和污染来源,以期为生鲜牛乳生产过程的安全控制提供依据。采集山西某奶牛养殖区内外环境空气、挤奶间空气、牛鼻腔、圈舍围栏、牛肛门、挤奶器械、牛乳头、牛乳、饲料
β-防御素Gallinacin-3(Gal 3)是鸡体内最重要的抗菌肽,除了具有直接的杀菌、抗病毒作用外,它还参与机体免疫反应,有重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本文构建了表达鸡β-防御素的大肠杆菌系统、研究了重组鸡β-防御素在大肠杆菌系统中高水平表达规律和复性工艺,为规模化生产建立了技术基础。 本试验共分三部分:①鸡β-防御素的克隆 编码Gal 3的cDNA通过PCR法引入酶切位点,与pGEM-T载体
本论文在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蚜虫分类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的概况,从蚜虫与寄主的关系、蚜虫防治、蚜虫区系研究出发,从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寄主植物多样性等角度,系统研究了蚜虫物种多样性,对山西野生草本植物上的蚜虫种类进行了深入调查与研究。并主要采用比较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对采自于山西省各地、包括晋中、晋南、晋东南、吕梁地区、忻州以及大同等地区野生草本植物上的蚜虫,共计155个采样进行了
骨骼肌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身体状况,轻微损伤可以通过自然愈合恢复,然而肌肉的自愈能力是有限的,严重损伤则会造成不可逆瘢痕形成甚至骨骼肌功能丧失,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身体功能缺陷和体内平衡失调。肌纤维再生是骨骼肌损伤修复的必要条件,促进再生肌纤维的形成和生长是帮助骨骼肌损伤恢复的最佳途径。本研究采用C57BL/6J小鼠构建腓肠肌损伤模型,小鼠每日接受10 U的血小板生成素(TPO)治疗,连续数日,进行了表象
【目的】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是肉鸡的三大主要营养代谢性病之一,严重影响肉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食品安全。缺氧是诱发此病的“总开关”。以往对该代谢综合征的研究主要围绕发病过程中肺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而对物质及能量代谢变化的研究相对薄弱;而代谢异常才是代谢性疾病的根本问题。本试验室前期的研究发现,PHS肉鸡肺动脉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肉鸡,说明MIF参与了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