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黄曲霉毒素B1及其吸附剂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奶牛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污染问题,研究了采食AFB1污染日粮对奶牛体外及体内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以及来源于奶牛日粮AFB1的牛奶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的转化、清除规律及对血液指标、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评价了不同浓度和不同吸附剂的作用效果。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吸附剂吸附效果评估及其对奶牛日粮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体外发酵产气法研究了AFB1对奶牛瘤胃发酵的不利影响,并评价了5种吸附剂的吸附效果。以泌乳牛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为底物,进行奶牛瘤胃液体外培养(72 h),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确定当AFB1(0,1μg/mL)以及5种吸附剂S1、S2、XL、BIO、TT(0,0.5,5 g/L)的存在对奶牛TMR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吸附剂浓度为0.5g/L时,5种吸附剂的添加并没有改变AFB1对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的抑制作用(P>0.05);XL、BIO、TT组的AFB1消失率显著高于S1、S2组(P<0.05)。当吸附剂添加浓度为5g/L时,TT组IVDMD显著高于S1、S2、XL及CON组(P<0.05);S1、S2、XL的AFB1消失率显著高于CON组;BIO、TT组的AFB1消失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XL、BIO、TT组的氨态氮(Ammonia Nitrogen,NH3-N)浓度显著高于S1、S2及CON对照组;S2、XL、BIO、TT组的总挥发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TVFA)浓度显著高于S1组及CON对照组。表明5种吸附剂均能有效抑制AFB1对瘤胃体外发酵产气的不利作用,BIO、TT两种吸附剂对AFB1的吸附效果最好。
  2、不同浓度AFB1及其吸附剂对饲料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体外法以确定当发酵底物饲料染毒AFB1(0,0.05,0.1,1μg/mL)后,XL,BIO(0,1 g/L)两种吸附剂对泌乳中后期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无吸附剂的AFB1染毒组的IVDMD(P<0.01)、AFB1消失率(P<0.05)、TVFA(P<0.01)、NH3-N(P<0.05)、72h产气量(72 hours Gas Production,GP72)较无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均极显著降低(P<0.01)。同时,吸附剂XL和BIO的添加提高了饲料IVDMD、GP72、NH3-N以及TVFA的含量,同时缓解了AFB1对瘤胃发酵的不利影响。当AFB1浓度为1μg/mL时,BIO处理组的饲料IVDMD、NH3-N浓度显著高于染毒对照组(P<0.05),BIO吸附剂在缓解AFB1造成的瘤胃发酵抑制方面效果更佳。
  3、日粮中风险水平AFB1及其吸附剂对乳AFM1残留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风险水平AFB1向牛奶的转移转化,并确定在AFB1污染日粮中添加吸附剂XL、BIO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40头泌乳后期荷斯坦奶牛(泌乳天数=270±22d;泌乳量=21±3.1kg/d)分为4组,每组10头。试验共18d,其中攻毒期14天(1~14d),毒素清除期4天(15~18d)。分别饲喂:(1)CON组(基础日粮)、(2)AFB1组(基础日粮+8μg/kgAFB1)、(3)BIO组(基础日粮+8μg/kgAFB1+BIO吸附剂)、(4)XL组(基础日粮+8μg/kgAFB1+XL吸附剂)。试验第1、2、7、14、15、18d采集日粮TMR及牛奶样品;第1、7、14、18d晨饲前采集奶牛尾静脉血液样品。试验结果表明,AFB1攻毒及毒素清除期间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乳成分指标均未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奶牛摄取8μg/kgAFB1污染日粮后6h便可观察到乳汁中的AFM1含量升高,并在7d左右达到平衡,在18d(毒素清除期第4天)降低到检测线以下。日粮基础上添加AFB1组的乳AFM1分泌量和转化率分别为1.93μg/d和1.16%。添加XL、BIO吸附剂后,乳AFM1转化率分别为0.54%和0.64%,比AF组低53%、44%,说明吸附剂能够减少饲料AFB1向奶中的转化。试验处理对血清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IL)、游离脂肪酸(NEFA)、β-羟丁酸(BHBA)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在7d时,XL组与BIO组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AF组(P<0.05)。在7d及14d时,XL组、BIO组的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显著高于AF组(P<0.05)。14d时,XL处理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极显著高于AF组(P<0.01)。试验表明,积累的中风险、低水平AFB1有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而吸附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AFB1对肝代谢的不利影响。
  4、日粮中风险水平黄曲霉毒素B1和吸附剂的添加对瘤胃发酵参数及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本研究在上述奶牛染毒试验基础上进行,1、2、7、14、18d通过口腔瘤胃导管采集CON、AF、XL、BIO组的瘤胃液,并从直肠采集AF组和BIO组的粪便样品。试验结果显示,时间和处理效应均对瘤胃丙酸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通过IlluminaMiSeq测序结果表明,时间和处理对AF组和BIO组的瘤胃微生物Alpha(Chao1、Observed Species、PD Whole Tree、Shannon)多样性没有影响,AFB1的添加改变了瘤胃微生物区系,而BIO可缓解AFB1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探讨奶牛生理生化指标与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关系,将本试验中时间效应和处理效应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的生理指标与瘤胃、肠道微生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瘤胃丙酸的变化与瘤胃甲烷短杆菌、毛螺旋菌,及粪便真杆菌、醋香肠菌、毛螺菌NK3A20丰度有相关性;瘤胃毛螺菌NK3A20、真杆菌、互营球菌,以及粪便杆菌菌群丰度与血清AST、ALT呈负相关,罗氏菌、琥珀酸弧菌丰度与血清AST、ALT呈正相关。乳AFM1与瘤胃丛毛单胞菌、类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及粪便短芽孢杆菌丰度呈负相关。但是粪便微生物菌群的丰度没有产生显著性变化(P>0.05)。
  综上所述,泌乳中、后期奶牛日粮AFB1至AFM1的转化率为1.16%,添加吸附剂XL、BIO能降低AFM1转化率,改善奶牛生理健康状况,但AFB1及吸附剂并未对奶牛生产性能(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乳成分)造成显著影响。AFB1在瘤胃中的代谢与多种菌群有关,即使中风险、低水平(8μg/kg)AFB1也会影响瘤胃菌群多样性。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选取38匹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采用DNA测序法测定HSL基因第8至9外显子、DGAT1基因第6至9外显子及LPL基因第1外显子和第10外显子区域序列,分析3个基因多态性。采集三角肌、背阔肌、臂三头肌、腹外斜肌和臀中肌肌肉样本,测定失水率、熟肉率及剪切力等肉质性状指标,分析其与HSL、DGAT1、LPL基因型的关联性,旨在为伊犁马肉用型的分子选育提供数据参考。研究结果如下:
  通过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显示:HSL基因第8至9外显子区域检测出g.18119(SNP1)、g.18314(SNP2)、g
本研究以10匹速度型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马匹心率稳定在70%-80%HRmax(最大心率值)、60%-70%HRmax、50%-60%HRmax热身程度下分别进行10min、5min、3min时间热身后进行1000m速度赛,其中Ⅰ组(70 %-80 % HRmax 10 min)、Ⅱ组(60 %-70 % HRmax 10 min)、Ⅲ组(50 %-60 % HRmax 10 min)、Ⅳ组(70 %-80 % HRmax 5 min)、Ⅴ组(60 %-70 % HRmax 5 min)、Ⅵ组(50
本文通过改变日粮的粒度、增加日粮甜菜糖蜜的含量和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三个试验,探究新疆褐牛的生长性能、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新疆褐牛育肥提供实践参考。
  试验一:不同粒度全混合日粮(TMR)对肉牛增重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试验选取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杂交一代、体重为(305.6±5.6)kg的公牛70头,随机分为2组,预试期14d,正试期44d。日粮为不同搅拌时间的TMR,使用宾州筛进行粒度分布测定。对照组TMR搅拌时间为30min,平均粒度为7.1
毛发是毛囊生长发育的产物,而毛囊是皮肤的衍生物,其结构和特性对毛发的品质及产量有重要影响。毛囊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生理过程,受多种物理因素和信号通路调控,而基因表达是影响动物毛发生长发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增加对毛囊发育相关基因功能的了解,有助于深入解析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首先,本研究应用qRT-PCR技术检测了WNT2基因在苏博美利奴羊胚胎期135d(毛囊成熟时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异性;利用BSP、qRT-PCR以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了周岁苏博美利奴羊皮肤组织中WNT2基因
本试验以BMP15和GDF9为研究材料,绵羊卵丘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究BMP15和GDF9对卵丘细胞扩展相关基因、激素受体表达量以及激素分泌的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BMP15和GDF9协同效应对绵羊卵丘细胞凋亡影响,为BMP15和GDF9在体外培养绵羊卵母细胞提供参考。
  一、BMP15和GDF9对绵羊卵丘细胞激素受体及扩展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利用荧光定量PCR分别对添加0、25、50、100、200ng/mLBMP15以及50、100、200、400ng/mLGDF9培养卵丘细胞中E
棉酚是一种存在于棉属植物中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其存在阻碍了棉副产品作为饲料原料的应用。反刍动物瘤胃中庞大的微生物体系对其耐受或降解棉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瘤胃微生物降解或代谢棉酚的过程中,棉酚对瘤胃微生物种群和代谢具有怎样的影响仍不清楚。本文旨在运用组学的方法检测棉酚对绵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及分析棉酚降解菌降解棉酚的机制,为今后深入研究瘤胃微生物耐受(生物降解)棉酚的机制提供数据支持。为此开展的试验研究如下:
  试验一:棉酚对绵羊瘤胃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功能和代谢的影响
  试验选取8只安装有
为了研究在商业牧场下,通过饲喂藻粉对于奶牛产奶性能及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影响,试验一选取36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分3组饲喂:空白组,不饲喂藻粉;T1组,饲喂170g藻粉/牛/日;T2组,饲喂255g藻粉/牛/日。三组牛经历15天预饲期过渡,60天正饲期饲喂,及10天跟踪,过程中采牛奶样、奶牛血样,分析乳成分: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和体细胞;分析乳脂中36种脂肪酸成分;分析奶牛血生理生化指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血清中的生化指标如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低产蛋量新疆伊犁鹅性腺轴组织的转录组差异、血清激素、生化指标及卵巢发育差异,寻找调控新疆伊犁鹅产蛋量的关键基因,并为新疆伊犁鹅产蛋性状的辅助选育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饲养条件一致,并处于产蛋期的3岁龄高、低产蛋量新疆伊犁鹅各20只,测定其相关血清参数,再分别从高产组(HEP)和低产组(LEP)中挑选10只伊犁鹅进行屠宰,对其卵巢组织进行显微观察。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高、低产新疆伊犁鹅(各4只)下丘脑、垂体及卵巢组织的cDNA文库进行测序,并对所获得转录数据比较和分析,筛选
细毛羊皮肤毛囊的发育直接影响羊毛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研究细毛羊毛囊发育的调控机制,对于提高羊毛的产量和细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细毛羊育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目前,表观遗传修饰在毛囊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调控基因表达。转录因子在基因表达调控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应的研究也是目前热点之一。因此,可从表观遗传学层面,研究调控苏博美利奴羊毛囊发育的表观遗传标记及其转录因子。
  本研究首先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了ITGB2、IGFBP4、IGFBP2基因在苏博美利奴羊不同细度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
本文旨在探究日粮中补喂不同剂量的β-羟基-β-甲基丁酸(beta-hydroxy-beta-methylbutyrate, HMB)对伊犁马血浆氨基酸浓度和运动性能的影响,为HMB在伊犁马饲粮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多水平的研究方法,选取20匹年龄为2岁、平均体重为(384.11±25.44)kg且经过良好训练的速度赛用伊犁马,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3♂+2♀),运动训练方式和强度一致。对照组不补喂HMB,试验Ⅰ组补喂7.5gHMB,试验Ⅱ组补喂15gHMB,试验Ⅲ组补喂22.5gH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