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翻译?或者翻译的本质是什么?这是译者必须回答的问题。事实上,翻译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需要用一种读者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需要作者与译者具备相同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等效翻译理论最先由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之后在翻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后,翻译家、理论家金隄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翻译理论。等效翻译理论重视读者反应在翻译中的作用,强调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应该得到“等效”的反应,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上相同。在语言上提倡自然的语言,并提出了形式对等和语义对等的区分。在文化上倾向于一种归化的翻译策略,以消除因文化差异给读者造成的理解障碍。《京华烟云》是用英文写成的,它的目标读者是对中国文化不了解或了解不多的英语读者。所以林语堂在书中采用了准确流利的英语,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灿烂而悠久的文化。当译者翻译这样的作品时,不仅需要考虑语言方面的问题,更要考虑文化方面的问题。在语言方面,在不损害原文意义的前提下,采用形式对等,也采用语义对等;在文化方面,则主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不仅传达了原文的内容,也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文化意义。本论文即以尤金奈达和金隄的等效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评价张振玉译的《京华烟云》。本论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等效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小说翻译中的应用;第二章分析语义对等和形式对等,从语言角度评价张振玉的翻译,即张译兼顾形式对等和语义对等;第三章介绍了文化差异和读者反应的关系,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并分析了张振玉对文化因素的翻译处理。最后是总结部分。讲明了等效翻译理论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