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对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以初中化学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教育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各地,教育理念全面革新。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教师需要深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改善自己原本的教学方式,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然而,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让课堂体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思路。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具体的教学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验证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行性。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整理国内外有关“项目式学习”、“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文献,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初中化学学科的特点,探寻具有化学课程特色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以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作为教学内容,将这两部分内容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从理论上说明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可行性。第二部分,通过对同一层次的不同的两个初中班级进行教学对比实验,一个班级采用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另一个班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教学案例的实践研究,验证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以及分析项目式学习对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从实践上说明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可行性。第三部分,对教学实践结果进行分析。在进行了教学实践之后,通过成绩对比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对应用效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总结出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以及为自己以后的教学积累参考经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教育理念不断革新的背景下,笔者结合初中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自己多年来的初中化学教学经历,将项目式学习与初中化学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对落实教育新要求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同时通过本研究,笔者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1)构建具有初中化学课程特色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2)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3)通过教学对比实验、教学效果分析等,验证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以及得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对于学校的教学而言,传统的灌输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今高中生的知识需求。同时,许多中国教师也对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批判。在学校教育中,已不能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学习目标,最重要的是要传授他们最高效和最先进的学习方法。同样,化学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与前进,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悄然发生变化,教育作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也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因而现代教育模式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此,我国大力推广网络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有了比之三维目标更高的核心素养要求,网络直播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均衡教育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
为了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核心素养之一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充分说明了模型建构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学生除了要学习化学知识外,还应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思维模型的建构就是一种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能力、掌握解决化学问题技巧、突破化学思维障碍、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好方法。开展思维模型建构的教学
在经过对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中物理图像的考查情况研究后发现:图像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解决起来困难的地方。图像能直观形象地描述、反映物理变化过程和物理现象,能鲜明地反映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手段。而在目前已有的研究手中,没有研究系统地对全国Ⅲ卷中物理部分的图像类试题进行梳理整合,都是对个别试题进行分析研究,没有广泛的研究内容和时间跨度,对图像专题的教学
化学史从历史的角度记录化学的发展历程,详细记载了化学如何从萌芽发展成为蓬勃的独立学科。化学史教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将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既能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又能让学生体验化学科研者严谨的理论推理。2017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发布,更新了课程内容,明确了普通高中化学教育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伴随着2019年人教版新版高中化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课堂教学内容多、教学进度快,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完全掌握教学内容。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教学效率。本研究主要探讨微课在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课的教学实践研究。首先,明确了微课等核心概念,总结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视化理论在微课数学教学等领域的应用。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XH中学初二年级的师生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数
在多元化人才需求的时代背景下,2018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化学课堂作为高中课程实施的重要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一线化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生成式教学强调以学生教,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外显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充分体现了学
进入21世纪,人才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相继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以便更好地培养新世纪人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2017年我国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探究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情境作为知识的有利载体,让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与情感的体验过程有机
近年来,建模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通过建模教学,教师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促使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同时,建模教学更加注重教师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体现出人本教学理念,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但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化学建模教学的研究比较偏向于理论,而关于在自主学
初三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的开始。在一年的时间里学生所需掌握的内容繁多且零散,如何让学生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有效地掌握化学核心知识,还能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做好铺垫是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关心和思考的问题。物质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对微粒观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的探究世界本质。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宏观变化由微观结构来决定,微粒变化又以宏观的形式来体现。其中“分子和原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