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闯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当中。作为一次波及人数较多、防控难度较高、传播速度较快、耗时耗力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短时间内进行了详细周密地部署。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及时响应、积极行动,共同打响了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而言,更多是需要思考: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闯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当中。作为一次波及人数较多、防控难度较高、传播速度较快、耗时耗力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短时间内进行了详细周密地部署。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及时响应、积极行动,共同打响了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而言,更多是需要思考: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都日趋社会化与数字化的今天,如何通过新闻报道为受众传达最权威的疫情信息、记录最真实的抗疫故事?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展现出较为浓烈的“对话”色彩和“对话”意味。无论是以新华社为首的主流媒体,还是以凤凰、澎湃为代表的商业媒体都试图通过“多种声音,共同对话”的方式为受众讲述疫情故事。为此,本研究选择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基础,结合叙事学的相关知识,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为研究对象,选取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为个案,着重探究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是如何在宏观层面建构“对话性”的?第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是如何在中观层面建构“对话关系”的?第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是如何在微观层面上建构“对话策略”的?研究发现,首先,在宏观层面,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主要呈现出三种“对话性”建构方式:力求“自由交流”对话方式的狂欢对话性、展现“众声合唱”互动形式的复调对话性,以及呈现“充满张力”话语场域的超语言对话性。三种方式相互配合、互相协作,从宏观层面上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对话性”。其次,在中观层面,新华社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新闻报道从对话参与者、对话形式、对话思维、对话空间以及对话目的等多方面共同发力,建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对话关系”。其中,对话参与者呈现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特征;对话形式呈现出多元意见、公开表达的特点;对话思维来看呈现出尊重差异、相互理解的特点;对话空间呈现出自由开放、多方参与的特点;对话目的则为超越一般意义上的人际传播和传播,多为发现自我及意义共造。最后,在微观层面,主流媒体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对话策略”主要有:呈现“权威可信”且“生动感人”的对话主题、展现“曲折动人”且“跌宕起伏”的对话过程、凸显“个性鲜明”且“情感细腻”的对话主体以及传递“真实可信”且“简洁明了”的对话内容。
其他文献
参与分配制度的固有功能在于解决金钱债权之间的执行竞合问题,本是一项纯粹的民事执行制度。但长期以来,我国参与分配制度却发挥的是对破产制度的补充作用,参与分配制度实际沦为了小“破产法”。参与分配制度在早期对弥补我国破产法的不足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法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这种积极作用逐步变质为了消极作用,并且成为导致参与分配制度功能异化与混乱的根源。在价值追求方面,破产制度侧重
工笔花鸟画在时代语境的转变中展现出不同的形式风格。“格物致知”思想观念下宋人以精炼的“笔墨”描绘出对自然的体悟,不断地探索着其中“物理”与“物性”,促成宋代绘画大繁荣的风貌并成为工笔花鸟画史上的经典,同时奠定了工笔花鸟画的形制基础。当代工笔花鸟画在多元的时代环境下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前景,而“格物”精神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风尚标杆。当代工笔花鸟画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入现代的审美方式并创作出具
本文主要以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为研究主题。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非全日制用工形式逐渐受到众多用人单位的青睐,而我国现行非全日制用工制度仍存在不足之处,在法律上过于强调灵活性,缺乏对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安全性保障。此文结合案例来分析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梳理非全日制用工的制度现状,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如合同订立存在不要式化、劳动报酬标准及支付制度不健全、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无理由化等,同时介
老龄化背景下,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继续就业或者再就业的现象已经愈发普遍。但遗憾的是现有法律并未对超龄劳动者予以明确规制,导致其劳动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本文意在从法律角度对超龄劳动者就业问题进行分析,揭示超龄劳动者就业的法律属性,阐明现阶段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保护困境,同时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寻求保障我国超龄劳动者劳动权益的有效之策。全文正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界定文章论述需使用的概念入手
二十一世纪必将是由知识创造巨大社会效益的一个世纪,关于知识产权理论的研究则需要不断丰富完善。为了研究著作财产权的正当性,通过梳理当下著作财产权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对比中西方著作财产权制度理论演进路径,认识著作财产权正当性的来源,并对当前我国在著作财产权方面存在的观念冲突和实践困境提出追问,在此基础上,结合财产哲学理论以及西方学者关于知识产权正当性解释的观念认识方法,建立起一种较为体系化的著作财产权
美国在二战结束后所采用的福利制度模式仅仅运行了20余年便难以为继。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改革后,美国福利制度仍然矛盾重重。探究美国福利制度不可持续性的根源,对于深化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按照“问题提出——理论分析——历史分析——得出结论”的基本思路,对美国福利制度自大萧条至金融危机发生前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福利制度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之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刑法讨论的焦点。其作为义务的来源问题很复杂,时常涉及道德问题。为了平衡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我国刑法在缺乏相应规范的前提下,司法实践往往更加侧重对道德义务上的考量。毕竟法离不开社会,法律规范的最终目的就是调整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公民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而当今社会,公民的道德水平却存在下降趋势。当社会关系中某一具体人因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在当代万物皆媒的时代,公众参与到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并生成了自己对“真相”的判断标准,对新闻真实性的坚守也愈发困难,社交媒体等新型媒体的发展更是导致整个社会走入了后真相时代,虚假新闻蔓延发展难以遏制。处于后真相时代,新闻把关难度加大,信息失实与新闻失范现象频发使得民众对新闻报道更加谨慎对新闻媒体丧失信心,事实核查作为保障新闻真实性和抑制假新闻及挽救新闻业颓势的重要举措重新步入大众视野。本文从后现
2020年后,我国贫困治理将步入新阶段,如何克服返贫、保证贫困人口增收的可持续性成为贫困治理关注的重点。同时贫困地区往往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何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成为我国贫困治理中面临的难题。绿色减贫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新减贫理念。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绿色减贫既有研究,首先明确了绿色减贫的相关概念,界定了绿色减贫的内涵和外延;其次基于经济学基础理论及我国绿色减贫的实践,总结归纳出我国
青少年是教育的关键时期。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不仅聚焦越轨行为,也聚焦于其自身的认知,注重行为与认知交互作用产生的影响。因此,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介入涉罪未成年人社会帮教,可以帮助未成年人的帮教效果最优化。另一方面,公检法机关能够为处于侦查状态的涉罪未成年人提供很大的司法支持,因此,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帮教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保障服务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通过选取确定合适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