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度知觉是指观察者到物体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指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不同的部分的距离。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它对人类能顺利完成物体知觉表征的这一认知过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以往关于深度知觉的研究大多数强调“在线索明确时,人们能够对物体获得清晰的认识,并且对物体的深度距离进行准确地判断”。但是很少关注如果线索之间发生矛盾,或者当线索不明确或者缺失时,人们如何进行深度知觉的判断。实践证明,当线索不明确或者缺失时,人们仍然可以对物体的深度知觉进行判断,但是相关实证甚少。在缺乏视觉线索时,把三维立体物体作为知觉对象,能做出不同的判断,例如凹知觉或者凸知觉,然而这个过程中的神经机制和时间特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使用两可图作为材料,探索不同知觉倾向的深度信息。前人对两可图知觉的认知机制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其脑机制并不清楚,被试利用两可图中的信息进行深度判断的时间过程也不清楚。以往对两可图知觉过程的研究表明,其可能存在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或者混合的加工的过程。 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设计了一个行为实验和一个脑电实验,使用优化后的两可图作为刺激材料,要求被试判断图中两个不同颜色的圆点的相对距离。实验一结果表明,被试在知觉不同深度信息的两可图过程中,更倾向于转换状态的发生,其反应时比稳定状态的更长,反映了知觉对象的复杂性对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与凹知觉相比,被试注视两可图时更倾向于凸知觉。实验二的行为实验结果也表明被试更倾向于将两可图知觉为凸出的几何体,但在此情形下反应时更长。脑电实验结果表明:(1)凹知觉比凸知觉诱发更大的N1波幅,反映了个体在凹知觉条件下对深度信息的充分注意。(2)在P3时间窗口上,凸知觉诱发的波幅大于凹知觉,反映了被试利用较弱的深度信息,判断两点相对深度的决策困难;另外,凹知觉诱发的P300波幅存在明显的右半球优势,反映了在此知觉表征下右半球“where”通路加工深度信息的过程。这些结果表明,在缺少明确深度线索时,知觉系统不仅形成两个不同的对象,其知觉过程与神经机制也明显不同。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没有线索的深度知觉判断是一个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双向的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