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系列实验研究探讨了心理时间线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心理时间线存在的证据、心理时间线的特点以及心理时间线与心理数字线的关系。然后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心理时间线理论与其它时间理论的关系,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研究一重点探讨了基于纯粹时序关系的STARC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时序判断任务下,两个刺激(时间)点无论距离现在较近(1000毫秒)或较远(2000毫秒),间隔在秒级以下(500毫秒)或秒级以上(1500毫秒),都存在基于纯粹时序关系的STARC效应(实验1和实验2)。即当先后呈现的两个刺激之间没有明显内在逻辑联系,而仅有时间上先后关系时,也有时序早晚和空间左右的一致性关系。更进一步,在采用与时序判断无关任务时,依然发现了STARC效应,这表明时序信息的空间编码是自动和无意识的(实验3和实验4)。以上结果支持几秒钟内过去的时间符合心理时间线理论。
研究二采用时间词激活时间表征,在更广泛的时间尺度探讨了过去和未来内部的STARC效应及距离效应。实验结果发现,较近的过去(昨天)和未来(明天)内部存在STARC效应并且没有差异(实验5);较远的过去内部(去年)存在STARC效应,但较远的未来STARC效应则不显著(实验6)。更进一步,无论过去和未来内部都存在距离效应且有差异(实验7和实验8)。以上结果一方面表明从过去到未来在广泛的尺度上符合心理时间线理论,另一方面表明过去和未来在空间表征上是非对称及不均匀的。
研究三采用眼动实验,探讨了过去和未来不同时间点与空间注意的关系。实验结果发现,过去和未来不同的时间点会导致首次注视点位置从左到右的某种线性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不均匀(实验9和实验10)。以上结果直观形象的将内在心理时间线表现出来,不同时间点会激活时间线不同的位置,从而导致不同的空间注意转移,并表现为外在眼动位置非均匀线性变化。
研究四通过考察数字间的数量距离和激活方向对时距估计的影响,探讨了心理时间线和心理数字线的关系。实验结果发现,正序条件下,数量距离越大,时距估计越长;逆序条件下,数量距离和时距估计无关,并且和非数字的对照条件无差异(实验11、实验12和实验13)。以上结果支持心理数字线和心理时间线具有某种重合,而非分离独立的关系。
总而言之,本论文改进了以往研究的问题和不足,采用不同的实验范式,不同实验指标在广泛的时间尺度上验证了心理时间线理论。其次,对心理时间线的特点,包括过去和未来的对称性和均匀性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对Viario(2009)的共同心理线模型,即心理时间线和心理数字线重合的观点进行了检验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