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对黑龙江省17县(市)的167个稻瘟病菌携带MPG1, MPS1 MagB, CPKA, MNH1 MgYCA1 MgS11和MgATG5等致病相关基因进行了检测,阐明了8个致病相关基因在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群体中分布情况。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的致病相关基因在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群体中的出现频率有明显差异,致病基因MPS1出现频率最高(40.12%)并分布最广,致病基因MPG1其次(出现频率37.13%),致病基因CPKA. MagB、MgATG5、MgYCA1和MgS11的出现频率依次为33.53%、31.14%、29.34%、25.75%和23.35%,没有检测到致病基因MNH1。应用Wolfe和Schwarzbach(1975)提出的方法将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菌株归为一类,依据7个致病基因在理论上可划分为127个致病遗传型。本试验共检测出64个致病遗传型,其中携带5个致病基因的遗传型3个,出现频率为2.4%;携带4个致病基因的遗传型12个,出现频率为10.8%;携带3个致病基因的遗传型21个,出现频率为18.6%;携带2个致病基因的遗传型20个,出现频率为35.3%;携带1个致病基因的遗传型7个,出现频率为25.7%;不携带致病基因的遗传型1个,出现频率为7.2%。说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群体的结构比较复杂的,所携带的致病基因数量具有明显差异。各致病遗传型在黑龙江省出现频率明显不同。致病遗传型127、64、58、59、96、119、91和123号等出现频率较高,其次是致病遗传型61、62、81、93、122和126号。这些致病遗传型在黑龙江省分布较广,但地区间有较大差异。在这些致病遗传型中,绝大多数所携带的致病基因数量比较少,其致病遗传基础比较简单。而携带3个以上致病基因的致病遗传型在黑龙江省出现频率较低,均在局部地区出现,地区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表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群体结构比较复杂。各致病菌株遗传型的实际出现频率与理论出现频率相差较大,这可能与致病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黑龙江省各稻作区之间稻瘟病菌群体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本地区水稻品种种植结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