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的作用。探讨上述三种药物治疗对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差异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将8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吡格列酮组28例(A组)、二甲双胍组30例(B组)和格列吡嗪组24例(C组),选择3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D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水平;同时测定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糖尿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别并进行相关性分析。2.给予A组、B组、C组相应的药物干预治疗3个月,测定治疗后各组上述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以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治疗后各组间的差异。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ET-1水平明显升高,NO、T-NOS、iNOS水平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糖尿病组ET-1、NO与FPG、HbA1c水平的相关分析:糖尿病组治疗前血清ET-1与FPG、HbA1c呈显著正相关,而NO与FPG、HbA1c负相关。ET-1与NO水平显著负相关。NO与T-NOS水平显著正相关。3.糖尿病组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1)与治疗前相比,A组、B组ET-1水平降低,而NO、T-NOS、iNOS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与治疗前相比,C组ET-1水平有所下降,NO、T-NOS、iNOS水平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治疗3月后,A、B两组之间ET-1水平,NO、T-NOS、iNO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ET-1水平明显高于A、B两组,NO、T-NOS、iNOS水平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1. 2型糖尿病患者ET-1水平升高,而NO、NOS水平降低,提示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2.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在调节ET-1、NO及NOS水平的方面,优于格列吡嗪。提示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具有更好地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