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罂粟壳作为止痛中药已有悠久的历史,在癌症镇痛方面,与吗啡缓释片、吗啡注射液相比,罂粟壳副作用较小,罂粟壳对人体血常规、肝功、肾功相关指标的影响方面尚未有相关报道,本实验旨在观察罂粟壳对血常规、肝功、肾功相关指标的影响,及罂粟壳对肺癌骨转移患者肺癌二项、疼痛行为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实验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购买SPF级SD大鼠4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空白组(等容量生理盐水)、低剂量组(1.2g/Kg)、中剂量组(2.4g/Kg)及高剂量组(3.6g/Kg),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的罂粟壳水煎液灌胃,每日一次。分别于灌喂前、1周后和2周后在大鼠目内眦取血三次,测血常规、肝功、肾功相关指标。
2.临床研究
收集在2014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龙溪院区及芳信路桥东院区符合肺癌骨转移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共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例,分别为硫酸吗啡缓释片组和硫酸吗啡缓释片+罂粟壳水煎液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罂粟壳(30g)水煎液,日一剂,早晚分服,连续服用2周。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疼痛行为学评估,连续三次抽血检验患者的肺癌二项指标。
结果:
1.实验研究
与对照组比较,罂粟壳对SD大鼠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肌酐(CR)有统计学差异,对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尿素氮(BUN)无统计学差异。低剂量组组内2周后白细胞检测值明显升高,与首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周后各组间血红蛋白有统计学差异(F=6.902,P<0.01),空白组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统计结果可以发现血红蛋白平均值随剂量的增加逐渐下降。高剂量组组内血红蛋白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9.825,P<0.01),经单因素方差分析,首次与1周后、2周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三组组内表现为下降性趋势。首次、1周后与2周后各组间血小板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后对各组组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空白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组内血小板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组组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值有统计学差异(F=6.665,P<0.05),首次与1周后、2周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呈下降趋势。高剂量组组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有统计学差异(F=56.42,P<0.01),首次与1周后、2周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次检测值呈逐级递减趋势。中剂量组组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有统计学差异(F=6.354,P<0.05),首次与1周后、2周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次检测值呈逐渐下降趋势。高剂量组组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有统计学差异(F=8.186,P<0.05),3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的q检验,首次与1周后、2周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次检测值仍呈逐渐下降趋势。高剂量组组内肌酐有统计学差异(F=8.390,P<0.05),首次与1周后2周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尿素氮在组间及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
2.临床研究
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疼痛行为学评分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诊时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疼痛行为学评分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诊时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CA211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罂粟壳对大鼠血常规、肝功、肾功有一定的副作用,对人体的安全性有影响。
2.与硫酸吗啡缓释片组比较,硫酸吗啡缓释片+罂粟壳水煎液组疼痛行为学升高,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CA211下降,罂粟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肺癌骨转移患者有益。
罂粟壳作为止痛中药已有悠久的历史,在癌症镇痛方面,与吗啡缓释片、吗啡注射液相比,罂粟壳副作用较小,罂粟壳对人体血常规、肝功、肾功相关指标的影响方面尚未有相关报道,本实验旨在观察罂粟壳对血常规、肝功、肾功相关指标的影响,及罂粟壳对肺癌骨转移患者肺癌二项、疼痛行为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实验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购买SPF级SD大鼠4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空白组(等容量生理盐水)、低剂量组(1.2g/Kg)、中剂量组(2.4g/Kg)及高剂量组(3.6g/Kg),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的罂粟壳水煎液灌胃,每日一次。分别于灌喂前、1周后和2周后在大鼠目内眦取血三次,测血常规、肝功、肾功相关指标。
2.临床研究
收集在2014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龙溪院区及芳信路桥东院区符合肺癌骨转移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共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例,分别为硫酸吗啡缓释片组和硫酸吗啡缓释片+罂粟壳水煎液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罂粟壳(30g)水煎液,日一剂,早晚分服,连续服用2周。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疼痛行为学评估,连续三次抽血检验患者的肺癌二项指标。
结果:
1.实验研究
与对照组比较,罂粟壳对SD大鼠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肌酐(CR)有统计学差异,对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尿素氮(BUN)无统计学差异。低剂量组组内2周后白细胞检测值明显升高,与首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周后各组间血红蛋白有统计学差异(F=6.902,P<0.01),空白组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统计结果可以发现血红蛋白平均值随剂量的增加逐渐下降。高剂量组组内血红蛋白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9.825,P<0.01),经单因素方差分析,首次与1周后、2周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三组组内表现为下降性趋势。首次、1周后与2周后各组间血小板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后对各组组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空白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组内血小板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组组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值有统计学差异(F=6.665,P<0.05),首次与1周后、2周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呈下降趋势。高剂量组组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有统计学差异(F=56.42,P<0.01),首次与1周后、2周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次检测值呈逐级递减趋势。中剂量组组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有统计学差异(F=6.354,P<0.05),首次与1周后、2周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次检测值呈逐渐下降趋势。高剂量组组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有统计学差异(F=8.186,P<0.05),3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的q检验,首次与1周后、2周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次检测值仍呈逐渐下降趋势。高剂量组组内肌酐有统计学差异(F=8.390,P<0.05),首次与1周后2周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尿素氮在组间及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
2.临床研究
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疼痛行为学评分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诊时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疼痛行为学评分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诊时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CA211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罂粟壳对大鼠血常规、肝功、肾功有一定的副作用,对人体的安全性有影响。
2.与硫酸吗啡缓释片组比较,硫酸吗啡缓释片+罂粟壳水煎液组疼痛行为学升高,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CA211下降,罂粟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肺癌骨转移患者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