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通道内超临界CO2流动传热及流量分配规律试验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zzf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是一种新型动力循环,与常规的朗肯循环相比,其具有循环效率高、体积小、经济性好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在能源利用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循环系统吸热环节中,超临界CO2工质的流动传热性能对能量转换效率有重要影。而且,吸热过程通常在并联通道中进行,由于超临界流体特殊的热物性,吸热过程存在流量分配不均现象(即出现流量量偏差),从而诱发热偏差和热应力,严重威胁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基于此,本文聚焦超临界CO2吸热过程,构建超临界CO2流动传热实验平台,实验研究超临界CO2流动传热及流量分配特性,获取其流动传热及流量偏差形成规律。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及结论如下:(1)开展了超临界CO2在内径1mm水平通道内的流动传热特性试验研究,试验参数:系统压力p=7.5~9.5 MPa,质量流速 G=1100~2100 kg/m2·s 热流密度 q=120~560 kW/m2。获取了超临界CO2在受热条件下传热及压降特性。分析了系统压力、流量、热流密度等热工参数对传热系数和摩擦阻力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系统压力增加,传热系数和阻力减小;随着流量上升,流体吸热能力增强,传热系数与阻力均上升;当热流密度上升,传热系数下降,但阻力变化较小。(2)开展了超临界CO2在水平并联通道内流量偏差试验研究。试验参数:系统压力p=7.5~9.5 MPa,质量流量Mtot=100~400 g/min,进口温度Tb,in=20~35℃。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了超临界CO2在并联通道内流量偏差机制,研究了系统压力、流量、进口温度对流量分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并联通道之间的热流密度偏差是导致流量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增加系统压力会小幅降低流量偏差;增大流量可以较明显地降低流量偏差;进口温度超过拟临界点后,流量偏差大幅减小。讨论了增大冷端阻力与增大加热段管径对流量偏差的抑制效果,两种方法均是通过改变管路阻力占比,减小了热流密度偏差的影响,从而抑制了流量偏差。(3)结合超临界CO2在单通道的传热及阻力特性,在大量并联通道流量偏差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并联通道支路间压降关系,建立了一个并联通道内超临界CO2流量偏差预测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并联通道间的流量偏差。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超临界CO2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支撑。
其他文献
随着盾构隧道建设规模的快速扩大,其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安全性在评价隧道工程技术水平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隧道的防灾减灾研究是保证隧道结构安全性、减少灾害发生
水利建筑工程的兴建对河流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鱼类洄游繁殖。最为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引导鱼类通过水力机械而过坝,但与此同时也存在鱼类损伤等生物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治疗及功能恢复长期以来都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目前临床上自体神经移植是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存在来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人们对于住宅生活的质量需求不断提高,然而我国住宅建筑普遍存在着保温隔热性和供热率低等问题,这使得建筑的保温性能及室内温度环境也越来越受
含共价键和离子键的Fe-Si和Mo-Si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强度大、硬度高、耐腐蚀和抗磨损性能优、高温抗氧化能力强,但该类材料作为结构材料应用时存在脆性大、抗氧化性能有待改善
家庭用能优化调度对提高用户用电效率、维持电网稳定、并为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提供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针对家庭用能进行优化调度的研究中,单目标优化调度难以满足电网供
煤层气,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对其进行合理高效地开发,具有巨大的实际价值和重要的历史意义。滇东黔西地区的煤层气储量在全国排名第四。但该区域煤层水文地质特征
在我国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绝大多数路面结构采用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在已建成的不少高等级公路中,路面病害过早地出现,影响了路面状况,极大地缩短了道路服务年限,增
近年来,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机组规模不断增加,发电锅炉的单台机组容量己经超过了 1000MW。随着国家装备制造发展战略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电力装备也陆续走出国门,
稠油中胶质及沥青质含量较高粘度较大,输送较为困难,LD油田海管采用掺水降粘减阻的方式对稠油进行管道输送,由于掺入水中常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离子,对管道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