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海文论》于1988年开辟“重写文学史”专栏后,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持续至今的这一思潮真正确立了自我定位并迅速扩大影响力。在“重写”讨论不复当年激情开始走向理性反思的今天,已经具备了对“重写文学史”思潮进行“再问题化”的合适历史距离。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文学评论期刊《上海文论》于1988年-1989年开辟的“重写文学史”专栏,堪称整个思潮中最为“先锋”的一面旗帜。重点考察其如何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话语氛围之中,如何从倡导多元文学史观开始到走向一元文学史观建构的结局,以及对其后文学史写作的影响。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探讨上海“重写文学史”的理论起点,认为其主要由刘再复“文学主体论”和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获取话语资源和述史范式。第二章梳理《上海文论》“重写文学史”专栏由开辟到完结的来龙去脉,并分别从“想象”(“主持人的话”中体现的明确文学史观念)和“实践”(专栏文章研究者以追寻作家心路历程试图给予其较为客观评价的努力)这两个方面肯定专栏对文学史“重写”在观念和范式上的贡献。第三章论述“重写文学史”专栏“想象”和“实践”的分离之处,将其归结为倡导者试图建构“历史性”的文学史观念与具体文章操作时不可避免“当下”立场之冲突。第四章考察“重写文学史”专栏强势的批评观念介入对其后文学史写作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把《上海文论》“重写文学史”专栏放回当时的历史语境之中,考察其如何以及为何用所批判对象一脉相承的话语模式进行自我建构,并有效确立自身合法性从而在专栏结束之后仍能以其知识结构和行为逻辑持续影响文学史写作,找寻处于历史转折点的研究对象对现今文学史范式变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