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云母是一种重要的造岩矿物,广泛分布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中。云母可以从气相、熔体、热液或者固相中结晶形成。在生长过程中,云母记录了地质历史变迁和环境条件演化等重要信息,因此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引起了矿物学家和岩石学家的广泛关注。根据云母微形貌和微结构特征可以推测出结晶时环境的过饱和度和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然而,目前只有热液成因的云母生长过程进行过详细地研究,其他条件(气相、熔体和固相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1 型层状硅酸盐矿物的生长机制其制约因素》(批准号:415303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类质同象置换对云母族矿物晶体生长机制的影响与制约》(批准号:41772039);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批准号:QYZDJ-SSW-DQC02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母是一种重要的造岩矿物,广泛分布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中。云母可以从气相、熔体、热液或者固相中结晶形成。在生长过程中,云母记录了地质历史变迁和环境条件演化等重要信息,因此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引起了矿物学家和岩石学家的广泛关注。根据云母微形貌和微结构特征可以推测出结晶时环境的过饱和度和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然而,目前只有热液成因的云母生长过程进行过详细地研究,其他条件(气相、熔体和固相)的生长过程却鲜有报道。众所周知,岩浆冷却结晶而成的云母是云母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但人们对云母在熔体中的生长动力学过程却知之甚少。另外,云母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某些动力学和/或热力学因素,常形成各种多型。目前关于云母多型成因,尤其是三八面体云母(比如:黑云母和金云母)仍存在争议。主要集中在:(1)结构控制是否影响多型形成,其强度多大;(2)层生长和螺旋生长机制与多型成因的关系;(3)温度变化速率是否影响多型形成;(4)化学成分是否对云母多型成因起控制作用。氟金云母是一种典型的三八面体云母,广泛赋存于火山岩、变质岩和热液脉中,同时也可以人工合成。相对于地质样品,熔融法合成的氟金云母具有成分简单、晶体尺寸大、反应条件严格可控等优点,并且各种多型(比如:1M、2M1和3T型等)共存。因此氟金云母是研究熔体中云母生长机制以及多型成因等科学问题的理想对象。本论文通过开展熔体中氟金云母合成和表征实验,揭示了熔体中氟金云母生长过程及其与驱动力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结构控制、生长机制、降温速率和Al浓度对氟金云母多型成因的影响,阐述了氟金云母多型形成机制。论文获得了以下新的认识:1.结构精修获得1M和2M1型氟金云母晶体结构,结构控制对多型的形成作用较小。合成了1M氟金云母,其空间群为C2/m,晶胞参数为a=5.2941(4)?,b=9.1773(6)?,c=10.1061(7)?,?=100.141(7)°;2M1氟金云母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5.3094(16)?,b=9.1973(28)?,c=20.0442(60)?,?=95.141(7)°。1M和2M1氟金云母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并以Al2O3含量较高(1M多型:15.60wt%;2M1多型:15.65 wt%)为特征。计算获得1M氟金云母晶体化学式为:K1.00Na0.01Mg2.82Al0.16(Si2.88Al1.12)O10F2.00,2M1氟金云母的晶体化学式为:K0.99Na0.01Mg2.84Al0.15(Si2.87Al1.13)O10F2.00。四面体中IVAl含量对氟金云母晶体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IVAl含量增加导致四面体平均键长(<T-O>mean)、四面体旋转角(?)、八面体压平角(ψ)以及内外钾氧键长差值((35)<K-O>mean)等结构畸变参数增大,而四面体压平角(?)减小。1M和2M1型氟金云母之间结构控制作用差异小,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结构控制对形成2M1多型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控制因素。2.揭示了熔体中结晶氟金云母的表面微形貌特征、生长机制、及其与驱动力之间的关系。熔体中氟金云母生长受生长驱动力大小的影响。层生长和螺旋生长的过渡区间发生在降温速率为35?C/h。3?C/h降温条件,生长驱动力小,以螺旋生长机制为主;而5?C/h降温条件,生长驱动力大,以层生长机制为主。另外,氟金云母还可以晶片沉积机制以及负螺旋机制进行生长。氟金云母晶体生长呈现出各向异性,a轴方向生长速度明显快于b轴方向。在实际过程中,晶体生长还受到了溶质浓度和传质方向的影响,经常形成凹坑以及五边形等特殊的形貌。3.探究了降温速率和生长机制对氟金云母多型成因的影响。降温速率对多型成因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缓慢降温(3?C/h)和快速降温(50500?C/h)形成的氟金云母中2M1多型含量都为0,表明不利于2M1多型形成。从5?C/h至30?C/h,2M1多型变化规律是先从9 wt%增加至14 wt%,然后再减少至8 wt%。缓慢降温过程(3?C/h)中熔体接近于平衡态,云母以能量最小的1M型存在。降温速率增加(530?C/h)导致熔体偏离平衡态,2M1型以亚稳态形式出现。降温速率继续增大,晶体沿c轴生长速度加快,而两种多型的结构控制作用差异小,难以形成长程有序的?120?交替堆垛,因此无2M1型氟金云母形成。另外,在本研究中螺旋生长机制难以形成2M1型氟金云母,2M1多型主要以层生长机制生长而成。4.揭示了Al浓度对1M和2M1型氟金云母多型成因的影响。2M1多型含量与氟金云母晶体结构中Al含量无关,但明显受到了起始反应物中Al浓度的影响。起始反应物中Al浓度越高越有利于2M1型氟金云母形成而不利于1M型氟金云母结晶。分析认为,Al在八面体中选择性占据M2位置可能影响了堆垛层的几何结构,从而有利于2M1多型形成。
其他文献
随着高嘌呤食物摄入的不断增加,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西药治疗主要以促进尿酸排泄和消炎止痛等药物为主,副作用较大,且病情易反复。临床上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本文从针刺配合药物、放血疗法、贴敷、火针、针刀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反演问题贯穿于地质学科的几乎每一个分支。地质学中的反演问题,指通过观察现存的地质现象,反推地质历史事件;或通过在地表测量的地球物理场信息,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地质学反演问题面临的一大难点,在于反演结果的多解性——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作用过程,有可能导致相同的最终产物,因此对地质现象和勘探资料的解释并不唯一。本文采用计算机正演模拟方法,调查并研究了地质学反演问题的多解性。结果表明,即使对于非线性的反演问题
花岗岩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内其他行星的重要标志。作为大陆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花岗岩的成因与大陆地壳形成、演化和壳-幔相互作用等深部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中国东南沿海在中生代发育了大规模的以中酸性为主的岩浆活动。然而,该区域内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却一直存在争议。为深入探究花岗岩的源区、岩浆演化与热液活动的影响,本文选取了该区白垩纪平潭侵入杂岩体和漳州侵入杂岩体,在全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花岗
玄武岩起源于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其地球化学特征是源区组成、熔融温压条件和演化过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相对于起源对流软流圈的正常洋中脊玄武岩(MORB),洋岛玄武岩(OIB)通常形成于热点或地幔柱,在元素-同位素组成上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反映了再循环地壳物质的贡献。然而,在大陆内部也广泛存在小规模的OIB型板内玄武岩,其岩浆成因和深部动力学背景备受争议,其中最核心的分歧在于岩浆源区中再循环地壳组分的
火山是连接地球内部系统和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纽带,其起源地球深部岩浆活动,通过火山作用直接影响地球表层各圈层。作为火山作用喷发的重要产物,火山灰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其在地层对比和重大地质事件年代学、火山地质灾害、全球变化及生物灭绝事件等方面取得众多重要进展。目前对于火山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火山学、第四纪地层年代学等方面,对于第四纪以前的火山灰的研究基本聚焦在地层界线和重大地质事件的
地球内核在冷凝过程中释放潜热,并结合流态外核对流驱动地球发电机产生地球磁场。同时,内核冷凝过程中也为地幔对流提供部分热量,进而推动了地球表面的板块构造。因此,内核是理解地球内部运作的关键,而了解内核各向异性和不均一性的细节信息则为我们理解地球动力学演化、物质成分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作用。首先,本文系统地收集了1991年到2014年全球、区域和临时地震台网的地震数据,利用PKPBC和PKIKP的相
火山灰年代学是研究火山灰的地层、年龄、地球化学及其分布范围的一门学科。火山灰年代学利用火山灰等时标志层对分布广泛的地质、古气候和考古记录进行地层关联和精确定年。东亚地区的古环境变化主要受亚洲季风控制,区域内的古气候记录对于我们理解亚洲季风的动力学十分关键。重要的是,东亚是一个火山活跃的地区,因而具有提供数量可观的火山灰标志地层的潜力。结合上述两点,该区域是使用火山灰标志层来同步古气候记录的理想区域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为了跟上发展的潮流,国际关系学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现实是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该学科的研究在我国仍处于落后状态。本文为一篇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所翻译的文本是由美国著名学者海伦·米尔纳与达斯汀·廷利合著的国际关系学著作《相得益彰:美国国内政治与外交政策》(Sailing Te Wh ater’s Eged:The Domestic Politicsof American
冷泉是一种富甲烷流体快速渗漏到海底,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地球化学反应的环境。在这类环境中发生的与碳相关的生物地球化学反应主要为有机质硫酸盐还原、产甲烷作用、甲烷缺氧氧化、自生碳酸盐岩沉淀。这些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于全球碳封存、营养元素循环、气候变化和生命演变影响重大。本文通过采集南海神狐、东沙、琼东南、北康盆地112个站位的沉积物孔隙水数据,结合孔隙水地球化学分析、数值模拟,旨在探讨南海各冷泉区域碳周转
库车坳陷范围内广泛蕴含油气藏,其油气主要来源于区内三叠-侏罗系煤系地层。烃源岩分布于中–上三叠统克拉玛依组(T2–3k)、上三叠统黄山街组(T3h)和塔里奇克组(T3t)、下侏罗统阳霞组(J1y)、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J2k)和恰克马克组(J2q),其中塔里奇克组(T3t)、阳霞组(J1y)和克孜勒努尔组(J2k)为含煤沉积。如何合理评价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仍然是一个未被解决的问题,本论文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