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肌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MS)为心肌缺血后心功能障碍,常见于不稳定性/劳累性心绞痛发作后及各种心脏介入术后等,严重时可引发心衰甚至死亡。因此,寻找MS的有效防治手段已成全球热点课题。以往研究显示针刺可改善心肌缺血性损害,但因冠心病急性发作时病情凶险,患者较少来针灸科治疗,针灸很难发挥作用;而心肌缺血后出现的MS采用针灸治疗却具有较好的临床可操作性,而有关针刺改善MS的工作迄今无人涉足。针刺镇痛领域的研究表明,针刺可增加体内阿片类物质并激活阿片受体,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肌细胞膜和血管壁存在大量以阿片肽κ型受体(K-opioid receptor,κ-OR)为主的阿片受体系统,相关研究还发现:κ-OR外源性激活具有抗心肌梗塞或心肌顿抑的作用;κ-OR激动剂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改善缺血性心肌损害,而κ-OR抑制剂可以阻断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效应,提示:κ-OR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介导了改善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作用。因此,针刺极有可能通过作用于心脏κ-OR系统而改善MS的心肌功能障碍。然而,迄今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未见报道。研究目的及意义明确电针预处理对心肌顿抑引发的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κ阿片受体是否参与介导了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顿抑的保护效应。本研究不仅将为针刺防治心肌顿抑提供科学依据,还将为系统探讨针刺改善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机制研究找到一条新的思路或切入点,由此进一步为临床上采用针刺治疗心肌缺血性疾病开辟一条操作性强的新途径,更好地发挥其治疗该类疾病的临床效用。研究方法本研究以短暂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顿抑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电图检测、在体血流动力学分析等技术方法,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心肌顿抑的保护作用,并结合κ-OR特异性阻断剂进一步探讨κ-OR受体是否参与介导了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顿抑的作用。实验选用清洁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心肌顿抑模型组(M组)、电针预处理组(EA组)、nor-BNI+电针预处理组(nor-BNI组)。EA组于心肌顿抑造模前电针双侧内关穴30min(电针参数:强度0.5mA,频率2/15 Hz);nor-BNI组于电针开始前10min从大鼠左股静脉推注nor-BNI(2mg/kg)。通过心电图ST段检测以及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每搏功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以明确电针预处理对心肌顿抑引发的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结合κ-OR特异性阻断剂nor-BNI的应用,探讨κ-OR受体是否参与介导了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顿抑的作用。研究结果1.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顿抑效应的确定1.1心电图ST段变化:各组TO时间点ST段水平无明显差异(P均>0.05)。N组ST段在各时间点相对较稳定。M组ST段幅值在结扎后各时间点与自身T0数值比较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均<0.01),在T2后各时间点的ST段幅值与N组相应各时间点ST段幅值比较亦均有显著抬高(P<0.05,P<0.01)。EA组自T2后各时间点其ST段逐渐回归至N组相应水平,与M组相应时间点ST段幅值比较均明显减低(P<0.05,P<0.01)。1.2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1.2.1左心室内压变化:各组左心室内压初始状态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N组左心室内压在各时间点均无较大波动;M组结扎后左心室内压虽然从T3开始略有回升,但是整体保持在较低水平,与自身T0数值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均<0.01),且与N组相应各时间点左心室内压比较亦均有显著下降(P<0.05,P<0.01);EA组结扎后虽有下降趋势,仅在T1、T2和T3与自身TO数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另一方面,其左心室内压从T2时间点后持续上升并逐渐回归至N组水平(P均>0.05),且在T3后各时间点其左心室内压与M组相应时间点数值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1.2.2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各组T0时间点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N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在各时间点相对较稳定;M组在结扎后各时间点与自身T0时间点数值比较均维持在较低水平(P均<0.01),且与N组相应各时间点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亦均有显著减低(P均<0.01);EA组结扎后其左心室射血分数在T2时间点后逐步提升,与N组相应时间点数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在T2时间点后各时间点左心室射血分数与M组相应时间点数值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P均<0.01)。1.2.3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变化:各组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初始状态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N组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在各时间点均无较大波动;M组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在结扎(T1)后持续下降,与自身T0以及N组相应各时间点数值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均<0.01);EA组结扎后其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从T2开始逐渐回升,与N组比较虽仍有所下降,但在T5时间点其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与M组相应时间点数值比较有明显提升(P<0.05)。1.2.4左心室每搏功变化:各组T0时间点左心室每搏功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N组左心室每搏功在各时间点相对较稳定。M组左心室每搏功在结扎后各时间点与N组相应各时间点数值比较亦均有显著降低(P均<0.01);EA组自T2后各时间点左心室每搏功持续上升逐渐回归基础值,且与M组相应时间点数值比较均有显著提升(P均<0.01)。2.κ阿片受体特异性阻断剂对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顿抑保护效应的影响2.1心电图ST段变化:EA组和nor-BNI组ST段初始状态无明显差异(P均>0.05)。nor-BNI组结扎后各时间点ST段均处于较高水平,与自身T0数值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均<0.01),且自T2以后各时间点ST段水平与EA组相应数值比较均有显著升高(P均<0.01)。2.2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2.2.1左心室内压变化:nor-BNI组结扎后各时间点左心室内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与自身T0数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且自T3时间点后各时间点左心室内压与EA组相应数值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2.2.2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nor-BNI组结扎后各时间点左心室射血分数亦处于较低水平,与自身静息位点(T0)对照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另一方面,其T2时间点后各时间点左心室射血分数与EA组相应时间点数值比较均有明显减低(P<0.05,P<0.01)。2.2.3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变化:nor-BNI组结扎后各时间点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明显减低,与自身静息状态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P<0.01),而自T3时间点后各时间位点其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与EA组相应数值比较虽有下降趋势,但两者并未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2.2.4左心室每搏功变化:nor-BNI组结扎后各时间点左心室每搏功处于较低水平,与TO数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另一方面,其T2以后各时间位点左心室每搏功与EA组相应数值比较亦均有显著下降(P<0.05,P<0.01)。研究结论1.电针预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心肌顿抑引起的ST段异常抬高,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强左心室收缩力,并明显改善左心室的做功,对心肌顿抑引发的心肌缺血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κ阿片受体特异性阻断剂nor-BNI可以部分阻断上述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顿抑的保护效应,尤其对再灌60min后各时间点ST段、左心室内压、左心室每搏功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四项指标抑制效果明显,提示:κ阿片受体可能参与介导了电针预处理改善心肌顿抑引发的缺血性损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