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收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自2015年国家开始推行精准扶贫以来,农村地区的教育建设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教育教育阶段的选择对增加人力资本、提升收入具有重要影响。因个人受教育水平的提升所带来的收入的提高常被用来作为衡量该教育阶段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即教育回报率,这也是个人及家庭对投资教育进行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本研究在前人关于教育回报率的研究基础上,在现有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机制的经验分析上,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中928个新生代农民工样本数据,对其教育回报率进行了剖析,分析阐释不同教育阶段所对应的教育回报率大小及不同性别在各教育阶段的教育回报差异。首先,基于明瑟收入模型及其拓展模型,通过Stata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分别针对样本总体、男性、女性进行了教育回报率回归分析;之后,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排除了异质性差异,消除组别之间的干扰因素,从政策角度进行了辨析,增加估算结果的稳健性。最后,运用费舍尔组合检验对各教育阶段回报率进行了性别差异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教育回报率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的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男性;第二,采取明瑟收入拓展模型估计出的平均教育回报率为7.13%。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估算的各教育阶段的工资回报水平处理效应结果显示:若新生代农民工每多接受一年中职教育,男性的工资收入将提高5.0%,女性的工资收入将提高6.8%;若每多接受一年高中教育,男女性工资收入将分别提升5.3%和7.1%;若每多接受一年大学教育,男女性工资收入将分别提升7.4%和15.8%。第三,通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排除了自选择偏差和异质性差异后,计算出来的结果略高于使用明瑟收入模型估算出来的结果,但各个教育阶段的教育回报率排名没有明显的偏差,这正是排除了异质性差异的表现。经统计,教育回报率从高到低排序为:大学、中职、高中、初中;同时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资源配置尚未达到最优化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