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会”是关中地区汉族社区的一项节日民俗活动。一般流行“村会”的地区,主要以村、镇为单位举行活动,各村镇的会日不相重复,到了过会的时月,方圆几十里的“村会”此起彼伏,人们之间的交往联络十分密切。“村会”承载了丰富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也呈现了汉族社区的发展方式等丰富内容。而目前关于“村会”的研究甚少,尤其是在民族学、人类学抑或社会学视角下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关中地区的北张村及郭村为两个“村会”的典型进行比较研究;并以北张村为主对“村会”活动的过程及其内容进行民族志研究;对“村会”中的主要活动、文化艺术及社会功能进行分析;以探讨文化的传承模式,解析“村会”的内涵及保存价值,并对其在城镇管理中可能发挥的功能谈几点认识。本文主要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绪论:介绍了关中“村会”研究的缘起及研究意义;现有的岁时节日研究和已有的县志文献记载的研究综述;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创新点等。第二部分,正文。第2至5章内容,包含关中“村会”的民族志研究、村会源流及其发展、“村会”中的民间艺术、对村会现代功能的认识。第2章:简述了北张村的历史、主要生计方式及人口现状;记录了北张村四个“村会”的主要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异同;对兴平市郭村“村会”调查情况予以描述;将两处“村会”进行了比较,关中地区的“村会”活动基本形式相近,但具体内容存在地域差别。第3章:分析了北张村“村会”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对北张村村内的庙宇、村民的生计方式及当地民俗方面的调查,得出庙会是在当地村民基本生计方式特征的影响下,结合关中民俗和庙会特点演变而来的民俗活动的结论。同时分析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过程中北张村村民生计方式的转变,以及对“村会”带来的影响。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民俗文化在逐渐消亡。第4章:本章以北张村“村会”为例,呈现在其“村会”活动中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几项民俗艺术情况。如:民间花馍面艺艺术;古代戏楼所凝聚的建筑艺术;民间戏班、剧团的发展与曲艺艺术;社火民俗等。第5章:在前述几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村会”的功能及对“村会”现代功能的认识,认为保留和发展“村会”可以为民族文化传承创造植根土壤,并为未来小城镇的管理提供参考和帮助。村会具有搭建感情沟通、物资交流及娱乐平台的直接功能;具有文化传承与促进、调节、凝聚、规范和教化的间接功能。而在城镇化飞速发展,民间文化流失的背景下,保留和推广“村会”活动,是人民群众保存自我认同的内在精神需求;是保护民俗文化艺术传承的有效载体;是增强农村群众的沟通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自然平台;能保持个体初级社会化的良好环境。第三部分,结语。重申“村会”的发展趋势及保留和发展“村会”的意义;提出“村会”保留和推广的设想。“村会”是关中地区活着的民间艺术载体;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媒介;也是人们初级社会化、培养群体认同与凝聚力、置身潜在道德规范并得以自我塑造的平台,在农村城镇化发展后的城镇管理中将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