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沙海域由于其丰富的资源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备受许多国家和学者的关注。为了寻找新的油气资源及开拓勘探领域,南海南部的油气资源勘探要从新生界迈向前新生界。为了给南海中生界、古生界油气勘探提供理论及地质支撑,迫切需要对南海南部前新生代基础地质做进一步的研究。首先,本文收集了大量的南海南部地区及围区陆缘的地层(包括越南南部、纳土纳岛、婆罗洲、菲律宾等)和断裂、缝合带等相关资料,并归纳总结;然后对南海南部陆缘(马来西亚沙巴州、沙捞越州)进行野外考察、采样,对于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分析,统计南沙海区的钻井拖网样资料,并以此划分出南海南部基底构造构造单元;进而对南海南部地区的前新生代的古生物、古地磁和构造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建立南海南部前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序列,为南海南部地区前新生代的油气勘探提供指导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几点认识:(1)在围区陆域地质特征的约束下,通过对周缘位于不同地块的陆域地层进行对比分析,并且结合深部构造资料,以主要的洋盆边缘断裂带、缝合线(蛇绿岩带和混杂岩带)、区域走滑断裂带和海沟俯冲带等作为二极构造单元的划分依据,将南海南部划分为9个二级构造单元:印支地块、巽他地块、锡布增生系、东加里曼丹、南沙地块、苏禄地块、中央海盆、中-西沙地块及菲律宾岛弧带,其中对于苏禄地块和南沙地块进行了细分,以走滑断裂作为三级构造单元的划分界限,并制作南海南部基底构造单元划分图。(2)南沙海区陆缘各地块变质基底不同,印支地块→古晋带→锡布带→米里带的结晶-变质基底形成时间由老→新、变质程度从中-高级→中-低级,并经受了差异沉积建造过程。其中印支地块为前古生代变质基底,3套海相沉积叠加1套海-陆相交互沉积建造;古晋带:泥盆纪变质基底,2套海相沉积建叠加1套海陆过渡带沉积建造;北巴拉望:石炭纪变质基底、2套海相沉积夹1套海-陆相交互沉积建造;纳土纳-沙捞越-南巴拉望蛇绿岩套时代由老变新。(3)通过野外考察、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及同位素测年等测试,发现可以代表古南海洋壳的沙巴地区蛇绿岩套中玄武岩的年龄为248.1±4.6Ma,在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洋壳玄武岩的性质。本文认为古南海是在三叠纪之前就已经存在,在中生代期间受特提斯海侵和古太平洋叠加影响;在晚白垩世期间向巽他地块之下俯冲,其遗迹为卢帕尔断裂带附近的蛇绿岩套(如纳土纳岛的蛇绿岩套、马来西亚沙巴州的KET蛇绿岩套和Lubok Antu混杂岩),以及在消亡过程中西北婆罗洲地区形成的一系列俯冲增生系(如锡布增生系)。(4)在南海南部基底构造单元、岩相古地理和区域性构造特征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南海地区的古地磁和古生物特征将南海地区的中生代构造演化划分为五个演化阶段:(1)古特提斯影响阶段(Pz2):古特提斯形成,大多南海南部各地块都处于古特提斯多岛洋之中;(2)古特提斯和古太平洋共同影响阶段(T1-T2):古特提斯(主要通过Song Ma洋)和古太平洋共同影响南海南部地区;(3)古特斯俯冲消亡和古太平洋构造域阶段(T3-J1):印支运动后,Song Ma缝合带形成,古特提斯消亡,南海南部作为古太平洋的边缘海主要受到古太平洋的影响;(4)中特提斯和古太平洋叠加影响阶段(J2-K1):晚侏罗世,南沙地块向华南大陆漂移,早白垩世末,南沙地块对南海北缘地块完成了俯冲拼贴,而在早白垩纪西南婆罗洲地块与巽他地块拼贴,东加里曼丹此时也向西南婆罗洲拼贴;(5)古南海消亡阶段(K2):晚白垩世,中特提斯完全关闭,南沙地块开始向南运移,古南海开始向加里曼丹岛之下俯冲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