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一直与动植物共存,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异养细菌数量及群落结构是湿地生物化学特性的重要指标,是对生态条件的综合反应。基于辽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湿地土壤(芦苇)、水体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及其重要影响因素,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以土壤微生物群体的基因组DN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辽河口湿地微生物资源提供依据。野外现场调查结果表明:土壤异养细菌数量6月份最多,8月份最少,9月份稍多。异养细菌数量与盐分、碳氮比、石油浓度及植被有着较好的相关性。且芦苇长势好的区域,异养细菌数量明显较多。通过DGGE技术后,分析图谱,就Shannon-Wiener指数而言,有芦苇生长的土壤多样性指数较大,且6月最小,9月最大;而无芦苇生长的土壤多样性指数会逐渐减小。最后将分离的条带进行测序,可知,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部分为不可培养的。水中异养细菌数量各站位不同季节差异性很大,芦苇长势好的区域,数量较多。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异养细菌数量只与pH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则不好。现场培养实验表明:盐分、碳氮比、石油、植被对异养细菌数量均有影响,芦苇土壤和翅碱蓬土壤的变化趋势一致。异养细菌数量随盐分增加而减少;碳氮比值增加,异养细菌数量明显增多,碳氮比为10:1时,异养细菌数最大,约为对照组的3倍;石油会显著抑制异养细菌生长,浓度越高,异养细菌数量越少;有植被组的异养细菌数量明显高于无植被组。由于翅碱蓬土壤本底盐分高,微生物的数量整体比芦苇土壤中的少。但是在相同盐分处理下,随着盐分的增加翅碱蓬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反比芦苇土壤中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