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政府对于GDP的竞争在我国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对公共服务的供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财政联邦主义传统观点认为,地方政府间的非合作行为竞争可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相应提升居民的福利水平。同时,也有学者提出“逐底竞争”(race to the bottom),主要指地方政府通过降低税率等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这种竞争将以降低财政收入为代价,影响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而我国的地方政府间竞争对公共服务的供给的影响机制是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研究。这对于规范我国地方政府竞争,优化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与扩宽公共服务供给渠道提供一定的依据,对促进我国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地方政府竞争主要是地方对于GDP的竞争,借鉴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这种竞争对于我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影响。在梳理地方政府竞争对公共服务影响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描述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体制性特征、主体性特征和财政支出特征,分析现行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竞争对公共服务供给影响机制,包括政绩考核、晋升博弈、任期短暂以及预算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借用Oates和Schwab(1988)财政分权模型和马光荣、杨恩艳(2010)模型中的部分假设,分析地方GDP竞争对公共服务供给影响,认为地方政府对于GDP的偏向行为将抑制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供给。本文选择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为被解释变量,地方政府竞争为解释变量,人均GDP、财政分权、受教育程度和人口密度为控制变量,通过我国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计量结果验证了前文的模型分析与影响机理分析,但同时发现,地方政府竞争对不同经济带的公共服务供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地方政府竞争抑制了东部公共服务供给,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的供给;基于上述分析,从官员考核指标体系、财政体制等方面提出优化地方政府竞争、改善公共服务供给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