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提取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登记的鼻咽癌数据资料,分析中国鼻咽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制定中国鼻咽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并系统评价调强放疗与二维常规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针对前期研究成果,制定研究方案,调研鼻咽癌高发地区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急性损伤效应的影响因素。方法(1)收集整理2005-2013年中国鼻咽癌发病和死亡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鼻咽癌标化发病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年龄别趋势;(2)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查找有关调强与常规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远期疗效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或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截至2018年12月30日,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运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3)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与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99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病例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饮酒、临床分期及T分期临床信息,同时提取患者主要的放疗损伤效应,包括急性黏膜反应、口干、皮肤损伤、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结果(1)对于发病率:整体来说呈下降趋势,鼻咽癌发病率在2009~2010年出现明显转折,其中城市在2009年前呈上升趋势(APC=3.0%,P=0.3),2009年后呈下降趋势(APC=-5.8%,P<0.05);而农村在2009年前鼻咽癌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APC=-17.64%,P=0.2),2009年后呈缓慢上升趋势(APC=4.24%,P=0.6),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中国男性鼻咽癌标化发病率一直高于女性,为女性人口的2.30~2.45倍,随时间发展男女性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PC<0,P<0.05);0~25岁人群鼻咽癌年龄别发病率趋势较平缓且较低,25-60岁人群随着年龄递增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各年份鼻咽癌发病率峰值均出现在50~60岁年龄组。对于死亡率,鼻咽癌死亡率在2009~2010年出现明显转折,其中城市在2009年前呈上升趋势(APC=3.09%,P=0.2),2009年后呈下降趋势(APC=-7.27%,P<0.05);2009年前农村鼻咽癌死亡率呈快速下降趋势(APC=-22.81%,P=0.1),2009年后呈缓慢上升趋势(APC=3.60%,P=0.6),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中国男性鼻咽癌标化死亡率一直高于女性,为女性人口的2.54~3.09倍,随时间发展男女性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PC<0,P<0.05);整体而言,0~25岁人群鼻咽癌年龄别死亡率趋势较平缓且较低,25岁以后各年份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2)最终纳入文献18篇(5项RCT,13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18273例鼻咽癌患者。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鼻咽癌患者接受IMRT治疗的3年总生存率[OR=2.99,95%CI(2.12,4.21),P<0.001]、5年总生存率[OR=1.54,95%CI(1.38,1.72),P<0.001]、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OR=1.85,95%CI(1.38,2.47),P<0.001]、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OR=1.16,95%CI(1.03,1.30),P=0.011]均明显增加;而5年无进展生存率两者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P=0.052),对于结果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3)不同年龄段、吸烟、饮酒、T分期的鼻咽癌放疗患者出现的急性黏膜反应、口干、皮肤损伤、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均未见明显差异;口干的发生男性高于女性,Ⅲ期/Ⅳ患者放疗后出现胃肠道反应高于Ⅰ期/Ⅱ期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次,急性黏膜反应、口干、皮肤损伤、胃肠道反应在偏瘦组、正常组与超重肥胖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骨髓抑制显示有统计学差异,随后对骨髓抑制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正常组与超重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005-2013年间中国鼻咽癌发病和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无论是发病或死亡均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差异,城市农村差距逐渐缩小,25岁以后呈现增长趋势且保持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水平,需重点关注25岁以上男性的鼻咽癌防治情况。(2)NPC患者接受调强治疗能够有效提高3年总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而对于5年无进展生存率尚未见明显改善。(3)对于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应重点关注男性放疗后出现的口干症状、晚期患者出现的胃肠道反应、以及体质指数正常的患者骨髓抑制出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