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Social-Cultural Context Persp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l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70年代晚期起,西方翻译研究有了迅猛的发展,出现了文化转向。一些学派提出了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其中代表性的有:以Even-Zohar和Gideon Toury为代表的多元系统理论、以Andre Lefevere为代表的操控学派理论(翻译研究学派)及以Hans Vermeer和Christlane Nord为代表的功能主义理论。这几个学派虽在其研究领域各有侧重和创新,但他们的共同点是:把翻译看作是特定的环境(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下进行的动态过程;开始从宏观的角度来探索影响翻译的外在因素,而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学的角度。本文以操控学派和勒菲弗尔的理论为框架,以美国小说《飘》(玛格丽特·米歇尔著)的两个不同时期的中译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的比较分析法,旨在揭示翻译是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的产物。本文从社会文化语境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Gone with the Wind的两个中译本(1940年傅东华所译的《飘》和1990年戴侃、李野光、庄绎传合译的《飘》),并回答下面三个问题:为什么这部小说在五十年后被重译?所选取的两个中译本在那些方面不同?哪些原因和因素造成了这些不同?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单介绍了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框架以及研究意义。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也是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一部分回顾了传统的翻译标准并指出它们的不足:未能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翻译。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及相关的学派和理论,着重介绍了操控学派和勒菲弗尔的理论:翻译是一种重写,它受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制约,操控文学在一定的社会以一定的方式发挥功能。意识形态关注的是社会应该或者可以是怎样的,而诗学则关注文学应该或者说可以是怎样的。第三部分回顾了一些对《飘》的几个中译本的评价和研究,主要是对傅东华译本的评价。第三章是个案研究。首先简要介绍小说及其中文译本,然后着重从内容和语言风格两个大层面并结合大量翔实有力的例子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第四章对产生这两个不同译本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语境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基于前面的比较与分析,在第五章,作者得出全文的结论:翻译是特定环境下的动态活动,文学翻译具有时代性,每一个译本都有其形成的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人们应用发展的、辨证的眼光从宏观的角度去评价译作。
其他文献
对很多记者而言,去新疆采访是一次奇妙的经历,而我又从未去过新疆,对此行更是充满了期待。出发前我对新疆的印象和很多人一样,来自书籍和影视作品,内容不外乎广袤的戈壁、挺
本文以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彼得·凯里的小说《杰克·马格斯》为焦点,从后殖民理论的批评视角探讨了该作品在当前澳洲后殖民语境下重塑澳大利亚民族身份的主题。  在后殖民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帕特里克·怀特是最著名的澳大利亚作家之一,他著有许多富有创新意识的作品,为澳大利亚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通过对《风暴眼》的研究分析,试图了解他对新文学技
对于多相位控制的平面交叉路口,为了降低路口的延误,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可以通过设置变向车道,实施交叉路口的平面复合交通,来提高车道的利用率.为此,必须对该路口的信号控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本文采用以加拿大学者诺思洛普·弗莱的理论为主要代表的神
凯特·肖邦(1850—1904)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女性小说家之一。因在作品中成功地描述了克里奥尔人及阿卡迪亚人的生活而跨入地方色彩作家的行列。她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尝试在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指导下探讨《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翻译。  绰号也叫“外号”,常常是根据人物的某种特点或生活环境而起的补充名。人物绰号,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