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属双翅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蔬菜害虫。该虫体小、繁殖力强、世代重叠严重,防治困难。为防治该虫,菜农不断增加农药使用量,不仅导致农药残留,也易引起抗药性等问题。韭菜迟眼蕈蚊为小作物害虫,目前已登记的防治该虫的杀虫剂种类较少,更增加了该虫产生抗药性的风险。本文分析了山东省不同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的抗药性水平并探讨了其抗性机理,同时研究了臭氧水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作用及7种药剂和臭氧水对该虫的联合作用。为实现该虫的无公害防治,缓解韭菜迟眼蕈蚊抗药性,降低化学药剂使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室内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测定了10种不同类别的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处理48 h后,7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而多拉菌素、七氟菊酯和苦参碱(水剂)的毒力较低,药后72 h LC50分别为58.982 mg/L、61.698 mg/L和76.865mg/L。2.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室内测定了山东省7个韭菜种植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对7种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对毒死蜱和辛硫磷的抗性已较为普遍,其中莘县种群对毒死蜱的抗性超过30倍,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为中等水平;泰安种群对供试的两种菊酯类药剂均产生了低水平抗性;而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噻虫嗪及噻虫胺,7个供试种群处于敏感或敏感性下降状态。3.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不同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 O-脱甲基酶(ODM)的活性。结果表明泰安市、莘县、寿光市、临沭县4个不同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的AChE、GSTs和ODM活性较相对敏感品系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相对比值分别为1.24~3.07、1.43~2.27和1.28~2.61,且与相对敏感品系相比差异显著(P<0.05),CarE相对比值为1.02~1.20,多数种群与相对敏感品系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AChE、GSTs和ODM与韭菜迟眼蕈蚊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与CarE关系不大。4.用臭氧水处理韭菜迟眼蕈蚊,从2 mg/L到10 mg/L随着臭氧水浓度的增大,韭菜迟眼蕈蚊的校正死亡率逐渐升高。当臭氧水(温度为20℃)浓度为10 mg/L时试虫的校正死亡率最高,达80.0%。而且臭氧水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作用效果受温度的影响,随着臭氧水温度的升高,试虫的校正死亡率逐渐降低。4 mg/L的臭氧水水温为12℃时,试虫的校正死亡率较高,为79.32%,而水温为24℃时,试虫校正死亡率低至20.00%。5.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9 mg/L的臭氧水处理后7 d、14 d、21 d、28 d、35 d和42 d,校正防效分别为69.25%、55.32%、68.09%、66.25%、71.33%及70.37%。结果表明,浓度为9mg/L的臭氧水对韭菜迟眼蕈蚊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6.将浓度为4 mg/L的臭氧水分别与7种药剂联合处理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对比药剂单用处理24 h的对比结果显示,联合作用中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LC50值与单用药剂处理的LC50值之比分别为0.54和0.69、0.42、0.41、0.48、0.26及0.34,说明联合作用中药剂的LC50值分别低于药剂单用的。结果表明,联合使用臭氧水与7种药剂防治韭菜迟眼蕈蚊可能会降低农药的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