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组织修复再生及改建与神经支配密切相关,PRP能否促进骨组织的修复再生存在一定的争议。本课题通过建立失下牙槽神经支配动物模型,研究神经支配对拔牙窝骨愈合的调节作用以及通过拔牙窝导入PRP/PRG,研究PRP/PRG在拔牙窝骨愈合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探讨失神经支配模型的建立方法及神经支配、PRP/PRG与骨愈合的相互关系,为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外科方法切除犬下牙槽神经建立失神经支配动物模型,经改良Eager’s法检查神经活性,检测建模是否成功。2.完成建模后,拔除失神经支配侧和正常侧前磨牙,通过X线、CT扫描和脱钙硬组织切片HE染色等方法检测2、4、8、12周时间点失下牙槽神经支配对拔牙窝新骨形成和骨量保持的可能调节作用。3.在拔牙窝内导入PRP/PRG,通过X线、CT扫描和脱钙硬组织切片HE染色等方法探讨2、4、8、12周时间点PRP/PRG对拔牙窝新骨形成和骨量保持的调节作用。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1.改良的Eager’s法染色结果表明正常的神经纤维呈灰黄色,失神经支配后一周后神经纤维呈棕黑色;2.失神经支配组拔牙窝骨缺损区的牙槽嵴高度、宽度和C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T三维图像和组织学切片上测量拔牙窝唇颊侧牙槽嵴高度,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实验组颊舌侧牙槽嵴高度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实验组新生骨量面积百分比在2周、4周、8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2周时差异不显著(P >0.05)。3.PRG组拔牙窝骨缺损区的CT值在2周、4周、8周明显高于PRP、空白对照组(P<0.01),12周时无显著性差别(P >0.05)。三维CT和HE切片测量颊舌侧牙槽嵴高度差经统计学检验,2周、4周时PRG组与空白组间P<0.01,与PRP组间P<0.05,PRP组与空白组间P<0.05;8周、12周时PRG组与空白组、PRP组间P<0.05, PRP组与空白组间P>0.05。拔牙窝骨缺损区的新生骨定量结果显示术后2周、4周时3组间新生骨面积百分比PRG组明显高于PRP组,PRP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8周、12周时3组间新生骨面积百分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失下牙槽神经支配模型成功可行。神经支配在拔牙窝骨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拔牙窝内PRG的植入减轻了牙槽嵴吸收的程度,保存局部骨量,在早期促进拔牙窝的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