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筛选出简便实用的医院科室效率指标评价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实证分析湖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在2010-2013年期间的科室运行效率及变动情况,为改善医院科室效率,完善医院绩效考核模式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在系统收集样本医院2010-2013年各科室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建立Excel数据库,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筛选备用的效率评价指标,利用SPSS 18.0进行单因素统计描述,利用DEAP 2.1数据包络分析软件基于DEA-C2R与DEA-BC2,以及Malmquist模型进行科室效率及变动研究。结果:1.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国内外使用频率最多的投入指标有:床位数、职工数、总支出、固定资产总值、医生数、卫生技术人员等;产出指标有: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总收入、平均住院床日、手术人次等。2.通过聚类分析,样本医院临床科室投入指标归集为三类,第一类:医生数、护理人员数、职工数、实有床位数;第二类:固定资产;第三类:总支出。产出指标归集为两类,第一类:出院人次、总收入、平均住院床日,第二类:门急诊人次。3.结合指标选取原则以及敏感度、区分度分析,临床科室实证分析的投入指标为:职工数、总支出,产出指标为:总收入、门急诊人次;医技科室实证分析的投入指标为:职工数、固定资产总值,产出指标为:检测人次、总收入。4.医院临床科室2010-2013年技术效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0.572~0.604),有效科室占比15%;纯技术效率在0.709~0.738之间波动,有效科室占比21%;规模效率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0.799~0.826),有效科室占比15%。5.医院医技科室2010-2013年技术效率在0.640~0.702之间波动,有效科室占比16.5%;纯技术效率在0.792~0.839之间波动,有效科室占比27.8%;规模效率在0.785~0.825之间波动,有效科室占比16.5%。6.2010~2013年样本医院临床科室规模报酬递增科室占比49%,规模报酬不变科室占比15%,规模报酬递减科室占比36%。同期,样本医院医技科室规模报酬递增科室占比61%,规模报酬不变科室占比22%,规模报酬递减科室占比11%。7.2011~2013年样本医院临床科室生产率变动指数均大于1;2011年与2013年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均大于1,2012年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小于1;2011年与2012年技术变动指数大于1,2013年技术变动指数小于1。8.2011~2013年样本医院医技科室生产率变动指数均大于1;2011年与2012年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均大于1,2013年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小于1,医技科室技术效率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2013年技术变动指数均大于1,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9.医技科室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有效科室构成比均大于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规模报酬不变科室的比重大于临床科室。结论:1.以职工数、总支出为投入指标,总收入、门急诊人次为产出指标的临床科室效率评价模型,以及以职工数、固定资产总值为投入指标,检测人次、总收入为产出指标的医技科室效率评价模型,在样本医院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效率评价中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与代表性。2.在效率表现上,2010~2013年样本医院医技科室效率总体上好于临床科室的效率;2010~2013年样本医院临床科室技术效率在较低的效率水平下运行,但呈逐年改善趋势;尽管样本医院临床科室的纯技术效率呈逐年改善趋势,但仍是影响样本医院临床科室技术效率的主要原因;2010~2013年样本医院医技科室技术效率总体上略有下降,医技科室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对技术效率的贡献区分不大。3.2010~2013年样本医院临床科室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并没有稳定的效率优势和技术优势;样本医院医技科室全要素生产率呈较快的增长趋势,效率因素对医技科室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逐渐下降,而技术要素对样本医院医技科室生产率呈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