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基体(SiCf/SiC)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具有结构设计性强、密度低、力学性能优异、耐高温、抗氧化性好和层间性能优异等特征,已成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高温部件理想的候选结构材料。其中,2.5D结构是三维机织家族的重要成员,是一种通过层层角联形成的呈现整体网络的结构。然而,受限于SiCf的特殊性及SiCf/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目前对2.5D机织SiCf/SiC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和力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基体(SiCf/SiC)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具有结构设计性强、密度低、力学性能优异、耐高温、抗氧化性好和层间性能优异等特征,已成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高温部件理想的候选结构材料。其中,2.5D结构是三维机织家族的重要成员,是一种通过层层角联形成的呈现整体网络的结构。然而,受限于SiCf的特殊性及SiCf/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目前对2.5D机织SiCf/SiC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以2.5D机织SiCf/SiC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损伤机制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以二代碳化硅纤维(SiCf)增强2.5D织物为骨架,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制备SiCf/SiC复合材料,利用Micro-CT三维扫描技术分别扫描获取2.5D机织SiC纤维预制体和2.5D机织SiCf/SiC复合材料断层图像,进而统计分析纤维束形态及孔隙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生成孔隙的随机算法,通过Solidworks以及ABAQUS软件构建了不含孔隙缺陷的理想化几何模型(I-model)、含均匀孔隙分布的均匀化几何模型(U-model)以及含真实孔隙分布的非均匀几何模型(N-model)。结果表明,建立的含真实孔隙分布的非均匀几何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复合材料内部的纤维束形态及孔隙分布特征,为后续高保真数值预测提供了数据支撑。(2)围绕2.5D机织SiCf/SiC复合材料,利用万能试验机开展材料在不同方向(经向和纬向)上的拉伸和弯曲力学行为研究,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获取损伤图像及相关数据,进而研究了2.5D机织SiCf/SiC复合材料经向和纬向在单轴拉伸和弯曲载荷下的损伤模式,讨论了试样在不同方向上的拉伸和弯曲失效机理。结果表明:经向、纬向2.5D机织SiCf/SiC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以及三点弯曲载荷下的损伤存在差异。试样的拉伸破坏为拉伸应力、剪切应力耦合作用的结果。经向拉伸主要沿着纤维与界面发生脱粘和滑移,纤维拔出明显,且纤维拔出长度较长,从而使得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力学性能;纬向试样端口特征为明显的台阶状,纤维束和纤维单丝拔出比例少,是以纤维束脆性断裂为主。在弯曲载荷下,经向主要沿着经纱与纬纱结合点出发生裂纹扩展,导致损伤破坏产生,纱线此时起到增韧作用;而纬向主要沿纬纱束之间发生裂纹,纱束断裂产生的弯曲破坏,纱线此时起到增强作用。(3)在精细化细观模型基础上,构建了2.5D机织SiCf/SiC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利用ABAQUS分析软件开展了拉伸和弯曲数值模拟。其中,基于细观尺度建立了含不同孔隙分布的2.5D机织SiCf/SiC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即不含孔隙缺陷的理想化模型(I-model)、含均匀孔隙分布的均匀化模型(U-model)以及含不同孔隙分布的非均匀模型(N-model)。将建立模型与拉伸试验进行比对,从而对提出的非均匀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数值模拟的拉伸载荷下的材料的应力集中主要围绕在巨型孔隙附近,最终导致材料的损伤,与试验中最终损伤沿着巨型孔隙的机制一致,数值模拟的拉伸材料刚度以及宏观损伤形态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由N-model,U-model和I-model得到的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分别为44354.58MPa,42932.23MPa和40477.25MPa,而实验结果的弹性模量为41659.85MPa。进一步地,提出的含非均匀孔隙的模型(N-model)能够较好地预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模拟精度可达95%,而不含孔隙分布的理想模型(I-model)和含小孔隙均匀分布的模型(U-model)的误差分别为22%和15%。因此,所提出的N-model能够准确预测2.5D机织SiCf/SiC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全场应力分布和损伤。为了进一步验证提出的含不同孔隙分布的模型的准确性,基于全尺寸方法建立含孔隙分布的2.5D机织SiCf/SiC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模拟了经向试样三点弯曲加载过程,分析了损伤破坏机理,并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三点弯曲宏观损伤形态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基于随机方法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有效预测2.5D机织SiCf/SiC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
其他文献
金属腐蚀不仅对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主流的金属防腐手段就是在金属器件表面涂装防腐涂料,然而传统的溶剂型涂料由于高污染、高能耗等缺陷而饱受诟病。UV固化涂料具有高效、低能、环保等优点,在众多的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在金属防腐领域却鲜见报道。主要原因有二:一,长久以来金属防腐涂料主要以溶剂性涂料为主,对于UV固化涂层的阻隔性能和防腐性能的影响因素缺乏认知;二,
嗜酸喜温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是一种浸出铜矿石的典型菌株,虽然该菌株具有较高的铜抗性,但是浸出过程中积累的大量铜离子仍然会大幅度影响菌株的浸出效率。铜敏感型操纵子阻遏蛋白(CsoR)能够调控许多解毒相关的基因以抵抗极端铜胁迫压力,该蛋白的深入研究对于构建高效铜抗性菌株和提高A.caldus浸出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以A.caldus来源的铜敏感型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一维碳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子和非凡的光学特性,是取代传统硅基半导体的潜在理想材料。但遗憾的是,目前商业化生产的碳纳米管都是金属型和半导体型的混合物,并且带隙范围较大。在电子器件应用上,金属型碳纳米管的存在会使得激子淬灭,进而影响器件的性能。同时,半导体型乃至单一手性单壁碳纳米管(SWCNT)的分选对于构建高性能电子纳米器件至关重要。然而,常规的SWCNT分选过程必须要在收率和手性
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经过近些年年的研究和发展,表现出丰富各异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在光电器件相关应用中也显示出一定潜能。由于TMDs的层状结构,可将其和不同材料相集成以构造异质结,为探索二维TMDs提供了新平台,另外Janus TMDs因不对称的几何特征也逐渐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目前对TMDs异质结的探索多针对其本征形态,关于异质结层间相互作用和光电可调范围的了解仍不够全面;而Ja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电子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光子器件成为信息传递的理想载体,但是,传统光子器件的衍射极限阻碍了光子器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表面等离子体(Surface Plasmons,SPs)的研究为克服衍射极限提供了解决方案。研究发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具有克服衍射极限、易
太阳能驱动的光热水蒸发是仅仅利用太阳能资源解决当前水资源短缺的技术,在脱盐、蒸汽发电、蒸馏、水分解、杀菌等方面均表现出非凡的前景。然而,由于水体自身对光的吸收能力较弱,导致传统的水蒸发效率过低。近年来,热局域化界面水蒸发概念的提出极大提高了太阳光的利用效率,为太阳能光热水蒸发的商业化应用创造可能。热局域化界面水蒸发是将水分运输到加热界面,实现液体–气体的相转变。决定热局域化界面水蒸发效率的最关键因
双歧杆菌是定植于人肠道的微生物之一,有改善便秘、增强免疫等益生功能。双歧杆菌可利用不同来源的非消化性碳源进行增殖,并且与其它肠道微生物存在对营养物质的交叉互养作用,从而维持肠道稳态。现阶段,国内外对于双歧杆菌的碳源利用以及交叉互养研究多聚焦于特定菌株或菌种,缺乏多菌种、菌株间的组合互养模式。为揭示双歧杆菌的碳源利用特性及种间互养机制,本研究以6种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假小
抑郁症是一种典型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为情绪持续低落、快感缺失、睡眠质量降低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7年全球抑郁患者的数量超过3.5亿。药物治疗是目前主流的抗抑郁疗法,可对30%左右的患者产生良好治疗效果,但目前的抗抑郁药物仅用于治疗,不可用于预防;由于存在2~4周的起效迟滞期和易引发胃肠不适等缺点,造成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和消极观念增加。因此具有预防效果,能同时缓解抑郁和胃肠不适的辅助治疗产品
D-阿洛酮糖是D-果糖的C-3差向异构体,具有高甜度、低能量、降血脂、降血糖等诸多优点,是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在医药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Ease)可以催化D-果糖发生C-3位置的差向异构化反应,是生物转化制备D-阿洛酮糖的关键酶制剂。然而,大多微生物来源的DAEase普遍被报道具有较低的热稳定性,难以适配工业应用需求。为推动DAEase的工业化应
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结构使得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成为了威胁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抗性糊精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及加工特性,是一种新型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但是由于其在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有色物质以及小分子的杂质,影响了其纯度,从而限制了其应用。本文以抗性糊精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超滤和纳滤将抗性糊精粗品中的杂质除去,并利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抗性糊精进行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