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专家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在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前莆田田径运动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莆田在福建省运动会、全国运动会、亚运会、奥运会田径运动竞争力做出评价,就影响莆田田径运动“兴衰”的主要因素进行社会学分析,旨在揭示其“兴衰”发展的主要“症结”所在,重振莆田田径运动昔日雄风。 研究结果表明:①建国前莆田田径运动经历了自发性的传入——比赛——推广3个阶段,其发展得益于教会学校的传播,学校教育的普及,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敬业奉献、团结上进的教师队伍,较为先进的训练与推广理念。②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莆田田径运动经历了继承发展——政策扶持——交流、提高3个发展阶段,其发展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学校田径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较为完整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竞赛与选拔体制,强大的社会舆论宣传和举办并参加高水平赛事。③莆田田径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了历史鼎盛时期,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均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是,真正成就莆田田径运动辉煌的都是一批在20世纪70年代成长起来的那些“尖子”运动员,随着那一批老运动员的退役,莆田田径运动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也随之下降。④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莆田田径的竞争力在省运会上经历了一个由盛及衰的蜕变历程,无论是代表我省最高竞技水平的甲组,还是代表优秀后备人才的乙组均出现了较大的滑坡,昔日的“霸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确保莆田田径运动竞技地位的优势项群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覆盖面萎缩,优势项群由径赛为主逐渐转换为以田赛为主。⑤影响莆田田径运动的“兴衰”的主要因素包括:家长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值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难以满足就业需要、运动员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难以满足就业需要、应试教育导致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下降、学校体育地位的理论与现实的反差、现行田径运动人才发现、培养和输送激励机制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