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降噪和深度学习的风速预测模型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flgvd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风能在全球能源使用的占比逐年增加,风速预测中的点预测、区间预测和概率预测技术越来越多地被风电企业和电网公司所重视;这三类技术可以分别应用于确定性场景中的电力调度、风力发电机组再切入控制以及基于机会约束的动态经济调度等方面。在风速预测的预处理方法方面,基于类经验模态分解(quasi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quasi-EMD)的预测方法在实际风速预测中难以正常使用,并且现有针对替代类EMD的风速数据预处理方法的研究较少。在风速预测方法方面,目前深度学习算法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的参数较多,训练困难,容易引起过度拟合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预处理方法小波软阈值降噪(wavelet soft threshold denoising,WSTD)和深度学习算法门限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的组合模型为基础,对风速预测展开研究,其内容包括:1)针对小波硬阈值降噪方法的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文引入一种WSTD方法用于对风速序列进行预处理。以小时级风速历史数据为基础,首先通过小波变换将风速时间序列分解成子序列,然后通过计算阈值将子序列的噪声部分剔除,并重构成降噪后的风速时间序列。随后,针对LSTM容易引起过度拟合的不足,本文引入一种深度学习方法GRU作为风速预测器。结合WSTD方法和深度学习GRU算法,即得到本文所提的风速点预测组合模型WSTD-GRU。GRU算法的实现步骤如下:以降噪后的风速序列为基础,首先在降噪后的风速序列中以前5个小时的历史风速值为一组输入到GRU神经网络当中,经过隐含层的循环迭代,得到未来第1小时的风速值(如5米/秒);并由此推广至多步点预测,即未来第2或第3小时的风速值。最后,采用四个不同区域的实际风速数据集进行预测仿真,与第5.1节算例部分提到的多个现有模型进行对比,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模型具有精度较高、预测速度快、预测结果波动性小、适应性强等优点。此外,本文还通过交叉验证的网格搜索法调整了GRU的参数,并实现了调参过程的可视化。2)在风速区间预测中,针对分位数回归和自助采样法存在当样本规模较大(通常不少于1000个样本)时,计算负担较重或训练过程效果较差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统计的区间预测模型。以风速点预测组合模型WSTD-GRU为基础,首先通过风速训练集、验证集对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将训练集、验证集过程中的误差进行统计,得到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在预测集中,结合该模型误差服从正态分布的特点,将点预测的结果作为预测区间的中点,通过标准正态分布的z值与RMSE的乘积构造置信区间,得到未来第1小时的风速值区间(如4至6米/秒);并由此推广至多步区间预测。最后,基于实际风速数据集,表明该区间预测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对多步区间风速预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准确性。3)针对单预测器概率预测方法存在模型不稳定性、对于初始参数敏感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统计和多预测器的风速概率预测模型。以风速点预测组合模型WSTD-GRU为基础,通过风速训练集、验证集对多个点预测器GRU模型进行训练,将训练集、验证集过程中得到的误差进行统计,获得误差统计的均值和方差,并由均值的平方与方差之和表征数据不确定性的方差。随后,用多个GRU预测器对风速预测集进行预测,得到每个预测器的点预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未来第1小时服从正态分布的风速数学期望。并计算各个预测器所得结果的偏差,由此得到模型不确定性的方差。将上述数据不确定性和模型不确定性的方差进行加和,作为该正态分布的方差,即总预测误差的方差,并由此得到输出1:未来第1小时风速的概率密度函数(例如一个服从期望为5米/秒、标准差为1米/秒的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例如。为了实现风力发电机组再切入控制,可以将概率密度函数结果转化为预测区间:以风速的期望为预测区间的中点,通过标准正态分布的z值与总预测误差的乘积构造置信区间,得到输出2:未来第1小时的风速值区间(如4至6米/秒);并且,由于本文所提概率预测方法所计及的不确定性信息更加全面,该预测区间的精度相较于本文第三章中所提区间预测模型有所提高。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基于WSTD-GRU、误差统计和多预测器的风速概率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可实现性。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行驶安全性和操作稳定性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传统的被动悬架越来越难以满足相应的需求,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根据车辆姿态信息和路面状况信息,结合一定的控制策略实时的对车身姿态进行调节。从而使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在多种工况下均达到最优。而作动器作为主动悬架的核心部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因此,本文基于集成于轮毂的主动悬架系统,设计了一款永磁直线电机作为
在信息时代、物联网的背景之下,新型无线传感器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有源的无线传感器需要外部电源和复杂的有源电路,限制了它在很多场合的应用,而无源无线传感器成为传感器的理想选择。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类传感器是无源无线传感器的典型代表,它是集“无线应答”与“传感功能”于一身的被动无源器件。若能充分利用SAW器件的“无线应答”特性,实现其它普通传感器的无源无线
大连、青岛等地区基岩埋深较浅,是典型的“上软下硬”地层,地铁车站施工一般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和拱盖法。随着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工程设计者们在传统拱盖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初支拱盖法。目前,传统拱盖法已在大连、青岛、厦门、贵阳等地获得了成功地应用,但初支拱盖法的工程案例和研究成果很少,针对软岩地层深埋地铁车站初支拱盖法的设计、施工更是缺少可借鉴的经验。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红岩村车站埋深在70~100m左右,属于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大量冲击负荷和分布式新能源直接接入区域电网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网络潮流分布变化更加频繁,也对区域电网电压无功的协调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电网主要通过自动电压控制(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AVC)系统实现电压无功控制,然而该系统的实际控制效果极易受到参数整定的影响。如果参数整定不当,不仅会影响网络运行的经济性,还有可能导致电压安全问题。为此,本
ZnO压敏陶瓷由于其优异的非线性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线路、电力系统中的过电压保护之中。但是传统陶瓷制备过程烧结温度高、烧结时间长、耗能大,并且存在添加剂易挥发、晶粒尺寸难控制等一系列弊端,限制了高击穿场强的压敏器件的成功制备,难以满足电子器件小型化,以及目前超、特高压电网对高击穿场强避雷器的要求。因此,开发新型的低温烧结技术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两种“冷烧结”(CSP)工艺,研究了不同烧结条
六维力传感器能获取空间全力信息,具有较高的动静态性能,在机器人操作手、空间站对接仿真、火箭发动机推力测试、机床健康监测等多个领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经日益成为自动检测和控制的关键。应变式多维力传感器因其静态性能好而为人们所重视,尤其在一些对静态性能有特殊要求的场合更是如此,因此,开展新型应变式六维力传感器结构设计、分析研究与原型实验,研究如何进一步改善传感器静态性能、降低解耦难度和串扰的影响
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蒙俄经济走廊五周年建设进行效果评估。研究表明:中蒙俄三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中国对俄罗斯贸易开始出现逆差;中国对蒙、俄的贸易结合度大于1但小于2,说明贸易关系较为紧密但没有特别的依赖性;中国内蒙古的口岸建设力度最大,反映出内蒙古是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中国基础设施水平高于俄罗斯与蒙古,中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蒙古与中俄差距越拉越大;中蒙俄极少出现超过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家经济与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物业管理行业蓬勃发展,物业管理企业大量增加、物业管理面积持续扩大,但是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却存在很多短板。因此,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物业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帮助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单位有目的地改进自身管理的短板、促进管理质量的提升、提高业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显得十分重要。论文通过对物业管理领域的相关
产教融合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通过对有关产教融合的研究和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相关研究已有文献的梳理,并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烹饪学院为例,发现产教融合过程中基层党建工作存在未能与人才培养和企业党建工作相融合,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改善产教融合过程中基层党建工作应做到:(一)融通基层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方案,健全人才评价体系;(二)建立多单位联合基层党支部,加强协同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