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强度(15000lux,500lux,5lux,全光谱光,色温6000k)下幼兔的屈光发育状况,并观察幼兔巩膜组织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索光照强度影响屈光发育的机制。方法:将30只4周龄灰色健康幼兔随机分为三组,强光组10只,弱光组10只,正常光照组10只,分别饲养在15000lux、500lux和5lux的光照强度下,光照周期为12/12h(早6:00-晚6:00)。光照前及光照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时分别测量幼兔双眼的生物学参数(包括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屈光度和角膜曲率),且各组分别于光照第12周后随机处死5只幼兔,摘取双侧眼球,于光镜下观察眼球壁后极部组织形态学结构,并采用免疫组化对巩膜组织上MMP-2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光照前和光照后各时间点,幼兔双眼各生物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照前,不同组间眼球各生物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三组幼兔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半径均逐渐延长,而屈光度均逐渐降低,其中强光组分别与弱光组和正常光照组比较,强光组的玻璃体腔长度及眼轴长度增长趋势明显缓慢,屈光度下降明显减缓。光照后各时间点,不同组间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角膜曲率半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照后各时间点,强光组与正常光照组比较,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及屈光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弱光组和正常光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照后不同时间点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角膜曲率半径与光照前的差值间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照后不同时间点,强光组和正常光照组比较,玻璃体腔长度差值、眼轴长度差值及屈光度差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弱光组与正常光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照第12周后,光镜下强光组眼球后极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可见形态改变,脉络膜及巩膜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正常光照组和弱光组眼球后极部眼底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光照第12周后强光组MMP-2平均光密度值为0.3519±0.0047,弱光组为0.4142±0.0125,正常光照组为0.4078±0.0227,各组巩膜上MMP-2的平均光密度值相互比较,强光组与正常光照组、强光组与弱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弱光组与正常光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光可以延缓幼兔玻璃体腔及眼轴的增长,减慢屈光度向近视方向发展,最终使幼兔的正视化进程减慢,而弱光对幼兔的屈光发育没有明显的影响;强光对幼兔眼球后极部视网膜具有光损伤;强光可使巩膜上MMP-2蛋白的表达下降,而弱光对巩膜上MMP-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强光可能通过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分泌而下调巩膜组织上MMP-2的表达水平来实现对眼轴长度及屈光状态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