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农、城乡关系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经济、社会、政治关系,必须根据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和宏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调整。在我国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的今天,“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迫切需要推进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形成。把握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发展变化情况,对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的演变轨迹及一般规律,总结提炼了传统和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本质内涵;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政策目标为切入点,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目标及特征;以江西省为例,构建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对江西省及其11个设区市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水平进行了观测和评价。通过评价,结果显示:(1)江西省整体上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水平趋于良性发展,2001年到2013年的综合评价得分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2)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发展呈现较大差异性,2011-2013年三年均值的指标综合评价得分有高有低,11个设区市中有6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分布在平均水平之上;(3)通过实证结果分析,发现江西省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发展仍存在工农发展不协调及城乡差距明显等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及城乡居民收支差距大。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若干政策建议。具体从城乡间人口、土地、资金等要素流动方面,制定并完善各种保障制度,通过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优化支农结构及就业、产业结构,来实现缩小城乡差距、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