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咖啡酸片联合rhG-CSF对化疗后出现重度骨髓抑制(Ⅲ-Ⅳ度)患者的防治和干预,为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防和治疗寻找高效低毒、经济安全的方法,让患者受益。方法:选取2015年03月至2016年0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68例在使用紫杉类药物化疗后出现Ⅲ度或以上骨髓抑制的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观察组,即在化疗周期中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咖啡酸预防性升白治疗;第二组为对照组,即在化疗周期中仅应用rhG-CSF预防性升白治疗。化疗后按规定时间复查血常规(每周期化疗的前1天,化疗第5、10、14、20天),并根据骨髓抑制程度给予相应适量的rhG-CS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血常规变化、骨髓抑制程度、KPS评分、重度骨髓抑制恢复时间等方面的情况。结果:1.本研究共入组68例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且均在使用含紫杉类药物化疗后出现重度骨髓抑制,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性别、年龄、肿瘤类型、KPS评分、治疗前血常规、使用的化疗方案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评价病例65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2.主要观察指标白细胞变化:第5天两组白细胞均值因rhG-CSF及咖啡酸片的作用较化疗前有所升高,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0.05);化疗第10天两组白细胞均值分别较第5天有所下降,且达到整个疗程的最低点,但观察组白细胞数值较对照组高,两组统计学有意义(P=0.04<0.05);化疗第14天,两组白细胞计数较前回升,观察组白细胞均值较对照组高,且两组统计学有意义(P=0.037<0.05);化疗第20天,两组白细胞数值较化疗第14天继续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白细胞数值明显高(P=0.03<0.05)。粒细胞变化:化疗第5天化疗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数值均较化疗前1天有所升高,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4>0.05);化疗第10天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值达到最低点,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5);化疗第14天、第20天,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数均有所回升,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5;P=0.034<0.05)。骨髓抑制程度情况:观察组出现的骨髓抑制主要以轻度为主,对照组出现较大比例的重度骨髓抑制,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5)。重度骨髓抑制持续时间分析:观察组中7例患者出现重度骨髓抑制,对照组14例出现重度骨髓抑制,观察组恢复的平均时间为3.57±1.13天,对照组平均时间为6.14±2.25天,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5)。3.次要观察指标人均rhG-CSF治疗使用量分析:观察组人均rhG-CSF治疗适应量为2.76±2.77支,对照组人均rhG-CSF治疗使用量为6.6±5.75支,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分析:化疗第5天、第10天、第14天、第20天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计数较前均稍有下降,但在各个时间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变化情况分析:化疗第5天及化疗第10天,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值较前减少,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差异;化疗第14天,两组血小板计数降至最低点,观察组血小板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化疗第20天两组血小板计数较化疗第14天有所回升,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大,血小板恢复的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小板抑制程度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1<0.05)。感染情况分析:两组患者中,只有对照组有1例感染,因感染例数较少,暂无法进行比较分析。KPS评分变化分析:两组患者在化疗后KPS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的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3>0.05)。4.治疗安全性分析肝肾功能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毒副反应以轻度损害为主,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肌肉骨关节痛及局部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治疗安全性较对照组高。结论:(1)化疗后预防性使用咖啡酸片联合rhG-CSF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重度抑制的防治作用效果明显,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下降也有一定的恢复作用,两者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2)从用药剂量角度看,化疗前配以咖啡酸片预防性治疗骨髓抑制,可减少联合治疗时rhG-CSF的用量及用药时间。(3)咖啡酸片无明显不良反应,经济、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