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公园是以保护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稀有性的生态系统、自然与文化遗迹或景观为目的,为公众提供教育、科研、游憩机会,由国家依法划定并统一保护与管理的区域。它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通过较小范围的适度开发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保护,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行之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模式。生态旅游承载力作为衡量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应用于国家公园这个不同于一般旅游景区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对其实现保护自然环境、保存物种及遗传基因、提供国民游憩及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学术研究及环境教育这些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为案例地,利用能值理论,结合生态足迹模型,对案例地2005-2017年13年间的生态旅游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人均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2.579ha/cap下降到2017年的2.003ha/cap,而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3.45ha/cap上升到2017年的4.51ha/cap。人均生态旅游足迹和人均生态旅游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足迹从2005年的0.270ha/cap上升到2017年的1.122ha/cap,承载力从2005年的0.36ha/cap上升到2017年的2.528ha/cap。各类型土地生态足迹中,草地和耕地的生态足迹较大,占总生态足迹的99%,化石燃料用地、水域、建筑用地和林地生态足迹较小,总体来看,13年间人均建筑用地生态足迹上升,由0.002ha/cap上升至0.0037ha/cap,其他各类型土地人均生态足迹均有所下降。从各可持续发展指标来看,人均生态旅游承载力总体上大于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供大于求,出现生态盈余;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说明区域资源利用率越来越高;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下降,各类型土地利用呈现不均衡状态;发展能力指数上升,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构建了生态旅游承载力影响机制模型,并对生态旅游承载力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失业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旅游总人次>第三产业GDP>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且第三产业GDP和旅游总人次与人均生态旅游足迹成正相关,失业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与人均能值生态旅游足迹成负相关。最后从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方面出发对案例地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经济方面,要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还要拓宽生态保护资金来源渠道,保护生态环境;社会方面,要顺应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要促进地方社区发展,使地方教育、卫生、交通等条件得到改善;文化方面,形成社会生态文明风尚,塑造社会核心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观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观念,倡导绿色发展、生态旅游,要传承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打造充满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挖掘和创新传统文化。本研究对于国家公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