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结构设计及效率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a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材料选择的灵活性、成本低、制备简单等优势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虽然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低于无机太阳能电池,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超过了10%。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效率实现其商业应用。本论文通过对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的设计以及物理机制的研究来提高其效率,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SubPc界面层对给体低浓度掺杂的体异质结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在结构为ITO/MoO3/5wt%TAPC:C70/Bphen/Al的器件中,MoO3/5wt%TAPC:C70界面处引入SubPc作为界面层,器件的效率达到4.95%,与对比器件相比,效率提高了约28%。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器件结构为ITO/MoO3/SubPc/5wt%TAPC:C70/Bphen/Ag/MoO3/SubPc/5wt%TAPC:C70/Bphen/Al的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7.27%,与对比器件相比,效率提高了47%。研究表明界面层的引入,在MoO3/SubPc和SubPc/C70界面处可以形成能带弯曲,提高了器件的空穴收集能力,从而使器件的短路电流提高,串联电阻减小。2.研究了基于Au纳米颗粒表面等离激元增强的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采用真空热沉积的方法在ITO基板上制备了Au纳米颗粒,并构筑了结构为ITO/Au NPs/MoO3/DBP/C70/Bphen/Al的有机太阳能电池。通过优化Au薄膜和MoO3的厚度,器件的效率可达3.29%。与对比器件相比,器件的效率提高了21.4%。研究表明器件性能的提高是由于Au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激元效应导致了局域的电磁场增强,从而提高器件的光吸收效率,同时器件的导电性也得到提高。3.研究了基于Au:Ag混合纳米颗粒表面等离激元增强的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采用真空共沉积的方法制备Au:Ag混合纳米颗粒,制备了器件结构为ITO/Au:Ag/MoO3/DBP/C70/Bphen/Al的太阳能电池。通过优化Au:Ag混合比例和MoO3的厚度,器件的最高效率可达3.32%。与对比器件相比,器件效率提高了22.5%。研究表明,器件性能的提高同样是由于器件吸收效率的提高和导电性的增加。由于Au和Ag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因此Au:Ag混合纳米颗粒能够获得更宽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光谱,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器件的吸收效率。同时也发现,采用真空共沉积的方法制备的Au和Ag纳米颗粒粒径差别较大。对于Au和Ag纳米颗粒而言,MoO3的厚度无法同时达到他们所需的最优值,因此,无法发挥混合纳米颗粒的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前不久,国家科技部考察团赴台考察农业产业化.我们感到台湾农业取得成绩主要原因在于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教育,同时出台相关政策与法规,促进农业发展.目前台湾农业已形成
2007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http://www.chinaonlineedu.com/2007/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是《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精心打造的我国教育领域知名的高端会议品牌,连续五年主办了中国
据国外媒体报道,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迄今为止最早和最原始的两个超大质量黑洞。由樊晓辉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两个最小的类星体,分别为J0005—0006类星体
本课题受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的资助,以一类二连杆欠驱动系统为研究对象;以非线性系统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最优控制为主要理论基础。深入研究了对象的动力学和运动
脑缺血、脑外伤等脑损伤性疾病,是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高的中枢神经病变,故对脑缺血、脑外伤等损伤/抗损伤机制的研究,探索其防治措施,有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15~20年,越来越
目前,电子书阅读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派为传统的液晶显示流,另一派为E—ink电子纸阅读器。前者的主要工具从台式电脑到手机、MP4无所不包,现在又有了苹果IPAD火线加盟,阵容庞大到
1985年我国发现了首例外来艾滋病患者,如今,艾滋病已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以云南、新疆、广西、四川等省和自治区最为严重。自1996年元月,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英国考古学家最近考古发现,英国史前巨石阵可能曾经被一圈长有树林的河岸所包围,这种植被屏障主要是用来防止旁观者看到巨石阵内部秘密的宗教仪式。
这一束束的物质依然残留在可见的银河系恒星中。大约在7500年前,这颗恒星在一次超新星爆炸中留下了面纱星云,也称天鹅座项圈。在当时,这一片膨胀的云看起来比新月还要亮。所以,在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