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日益开放,媒介日益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文化艺术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的产生,改变了过去传播范围和容量的限制,让每个人都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千里之外的海量信息。这种技术的改变不仅带来了各种文化间的频繁交流与互动,促进新文化的产生,也让一些古老的文化艺术迸发出新的活力。但是,技术的改进,影响范围的突破带来的效果不一定都是积极的。如今,传播业态的发展让很多人匆忙的“向前看”,单纯追求新奇娱乐,而忽略了文化发展的历史沉淀。特别是最近几年,外来文化对国内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优秀的本土文化在国内被忽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国外却受到疯狂的追捧。以至于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国内文化被他国“窃取”,经过“加工”后又以文化“出口”的方式“出口”到中国。这种怪相的产生,深究其由则是我们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不了解。为了让我们共同的文化不被“遗忘”,笔者才开始了这篇文章的写作。本文以川剧中的“河道”艺术流派“川西派”作为研究对象,以传播学视角研究川剧在川西坝子的形成、发展、传播过程;进而从社会、历史、经济等方面考察川西坝子形成“川西派”的历史环境;又以传播学五大基本要素出发,从川剧传播过程中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媒介平台、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以及传播制度等方面入手,解析“川西派”传播的立体特征。具体而言:首先,本文将从秦汉时期开始,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以大量历史文献记载为依据,以传播学要素为着力点,溯源川西坝子川剧产生的历史氛围,明晰川西坝子的戏曲传播活动的悠久历史,从而确认川剧成型的具体年代。其次,本文在川剧形成的背景下,研究川剧剧种形成后在四川不同区域内形成的风格差异。不同地理区域内的民俗民风、语言习惯、人口结构的不同导致了川剧在不同地域的风格差异。这种独特的风格差异就是川剧流派形成的必备要素。结合川西坝子的具体特征,通过结合川西坝子具体的表演者、表演平台、表演内容、观众需求、传播制度等因素勾画出“川西派”形成的必备要素。从而逐渐明晰“川西派”的形成过程。最后,文中第五章、第六章主要通过清朝和民国时期,川剧川西派传播平台的改进,传播媒介的应用,传播者的规范,传播理论的创新,人才教育内容的分析,结合历史条件和地理差异,以川剧流派的流行要素作为参考点划分出“川西派”的形成、繁荣、衰落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从而概括出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川西派”传播历史。这三个历史阶段的划分,主要依据于川剧流派的人数、代表剧目、名家、影响范围、戏曲理论、行业规范、观众需求等要素。特别是传播范围、名家名剧、观众需求是本文划分的主要参考。这也是本篇文章的重点所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川剧“河道”艺术流派是一定社会时期的产物。这种产物在传播技术改进,区域风格差异缩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开始衰落,进而淡出现代川剧艺术流派的行列。川剧“川西派”的传播历史,只是川剧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但是这一部分却塑造了川剧传播过程中“百家争鸣”的艺术盛况。借以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新媒介环境下川剧传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我们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