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流刑制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14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容:流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刑罚方式。流刑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到北朝时期正式被列为五刑之一,成为仅次于死刑的重刑,后一直持续到清朝取消流放制度为止。到唐代时,制定了被后世称为法律蓝本的《唐律疏议》,其对实施流刑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使得流刑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完善;并且,唐代历史资料丰富,其中也不乏对流放之刑的记载。通过对唐律以及唐代历史的学习,本文对唐代流刑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阐述了唐律对唐代流刑的规定以及其具体的执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唐代流刑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其执行与规定不相符的状况及产生原因。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流刑制度的渊源与发展。论述了流刑从原始社会时期的窜、放、逐、谪、流、扑、徙边等早期的形式,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流刑到北朝时被正式列为五刑之一;而发展至唐代,形成了较完备的刑罚体系。第二部分:唐代的流刑。重点分析了唐律中对流刑各方面的规定,包括流刑的种类、里数、行程、期限等问题;并根据唐律中对流刑犯罪类型的分析,按照现代刑法的分类标准对其进行了归纳。在这一基础上,总结了唐代流刑具有的主要特点。第三部分:流刑在实际中的实施。本文参照史料,对唐代的流放人员进行了总结,并以此为依据,从几个方面论证了流刑在实际执行中不仅与规定不符,而且比律的规定更严苛的情况,否定了流刑“名重实轻”的说法,并进一步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第四部分:唐代流刑对后世的影响。分析后世的宋元明清对唐代完备的流刑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其他文献
对复杂网络的增长态势进行了研究.以投票网络为实例,给出以生物种群生长的Logistic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正余弦函数模拟振荡变化的复杂网络增长态势模型,提出一类自适应遗传模
政区变革是清末新政改革的一部分 ,政区变革的得失是清末新政成败的一面镜子。本文探讨清末新政时期的苏淮分省以及察哈尔、热河、绥远、西康建省问题 ,具体考察各种建省动议
简要介绍了频率响应法测量变压器绕组变形的原理,阐述了利用空心电抗器和平行板电容器模型分析绕组测试图谱的方法,并给出了绕组变形的判断依据和方法,与此同时对变压器绕组
北洋水师营务处总办罗丰禄的数十封未刊家书真实地反映了北洋水师上层在中日交战时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活动。早在战争爆发前 ,李鸿章、罗丰禄等人 ,即从思想认识上将抵御外辱视
<正> 近代学堂大规模的兴起是在二十世纪初,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皆造成了深刻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而新政的推行,为近代学堂的兴起创造了机会,清
清末在推行新政及预备主宪的大环境下,清政府实行了平满汉畛域的措施,内容主要有四项:一、准许满汉通婚;二、任官不分满汉,中央各部废除满汉复职制,东三省大量任用汉官,同时栽撤副都
任何建筑物都可以视作其创造者所拥有的全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特征的全面展现。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历史文化现象,是客家人历史和文明的产物和象征。
彩调是在广西地区的民间小调、方言俗语、风俗习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方戏种,色彩鲜明、乡土气息浓郁。作为一种民间的乡土戏曲艺术,彩调从其诞生之初,就与民俗有着不可割
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建立符合社会及经济发展要求的新课程体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全新教育模式,力图培养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新一代
目的:观察银马抗病毒颗粒治疗感冒风热证(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探索银马抗病毒颗粒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阳性药平行对照、随机双盲临床观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