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光潜与李泽厚作为当代美学的领军人物对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学习二者的美学思想能够引导我们深入理解美的问题。心理美学是对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的准确概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他始终肯定克罗齐“直觉说”对艺术中情感与形象统一的规定,强调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关键地位,“美感”也成为其美学研究中关注的重心,而朱光潜的美感学说也自然成为其美学思想的精萃。李泽厚的美学思想则以哲学美学著称,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构建了完整的“主体性实践美学”体系,在八十年代美学界产生巨大影响,但他同样始终强调美感是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将研究焦点转向对审美心理的探析。心理美学和哲学美学是研究美学的两条不同的道路,但二位美学家不约而同地将美感作为美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就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回顾朱光潜与李泽厚的美学发展历程,他们在美学研究的初期都强调从美感开始研究美,并不断发表对美感问题的看法。朱光潜从审美主体出发,重视美感的主观直觉性,在学习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认识到美感的社会性,以及美感起源于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喜悦,对于美感对美的影响也有了深入的认识。通过比较,这些观点与李泽厚的美感学说存在一致性。此外,二者的美学研究都不断受到西方思想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在后期都重申了美感研究对解决美学问题的重要性。整体看来,朱光潜的美学研究可以看作是对审美活动的研究,他提出的“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偏重于对主观因素的强调,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美学体系则重在分析美的本质,但最终却落脚在分析人类的文化心理结构,主张建立“新感性”。可见,二者的美学思路及其发展轨迹上存在契合点,都强调美感是美学研究的重心,也恰恰在这一点上,之于我们解决当前美学研究部分地探究美本质的困境有着深刻的启发。从中国美学自身的发展历程看,早在民国时期就有学者主张从美感开始研究美,甚至不乏“美就是美感”的观点。建国以后,因长期受制于唯物与唯心的批判,美感问题未能得到准确的评判,多数学者致力于对美本质的探讨。直到八九十年代,在美学热的冲击下,一些学者开始重新探究美感的奥秘。美学研究转向对审美心理的探讨也同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以审美经验为研究中心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这一方向上的一致性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美、美感与美学的关系。一方面美是无限广阔的,它的存在离不开客观事物,凡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能够引起愉悦之感的对象,我们都称它为审美对象,美只是我们从审美对象中抽取出来的概念。另一方面美只有在美感中才能显现,需要美感经验的判断和确认。因此,无论是国内外美学的发展状况,还是美与美感的自身特征和关系,都充分论证了从美感开始研究美的有效性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