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享受,由此也为人类带来诸如空气质量下降、海水污染、湖泊干枯、噪音繁重等沉重的环境压力。环境污染是市场失灵的表现,需要政府干预,政府是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主体。公众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受到环境的制约,公众不仅是环境的受惠者,也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要将环境治理的工作有效地进行,公众参与不但是不可缺少的,更是有效进行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环境的治理中,政府与公众均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理论研究成果,国内外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发展阶段。国内外对公众参与的研究都各有特点,西方国家相对我国来说,其公众参与理念起步较早,其发展过程可以简单总结为:理论加少许的案例分析——实证加大量的案例分析——反思。我国学术界的公众参与研究大多体现在立法中,也可简单总结为:提出公众参与理念——鼓励公众参与——为公众参与提供法律保障。而我国公众参与研究大部分都是停留在对国外公众参与模式的研究上,其自身的理论沉淀相对薄弱,研究相对较宏观,研究不够系统、深入。从我国现在公众参与研究的进程来说,我国公众参与研究充其量来说,其达到了国外西方国家的实证及大量案例分析阶段。国外西方国家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沉淀,其研究规模、分析方法等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引入的地方,但我国的具体国情要求我国的学者在借鉴的同时要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 第二部分从基础理论分析了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外部性及政府失灵理论都说明了政府作为环境治理的单一主体是片面的,这也正是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作为直接承受者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必要性。环境权理论、公共信托理论等公共参与的理论基础都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做出了理论支持。从政府角度、公众角度,分别说明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及意义。 第三部分简单分析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责任、义务,除了法律制度这样的硬性条文,从伦理责任的角度提出了公众在环境治理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分别分析了我国和几个发达国家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所进行的立法制度,及发达国家几个公众参与到环境治理中的成功案例,从而可以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借鉴学习。 第四部分单独提出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案例,从而分析我国在进行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第五部分在以上四部分的基础上对公众参与进程分别从政府、公众角度来进行了浅显的建议,并对其提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