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用突出,被喻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在当前中国地区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本文着眼于区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物流进行研究。重点对我国各地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区域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内在机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现状和影响因素、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的收敛性、动态演进和趋势进行了研究:(1)构建了区域物流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了中国1997-2007年各地区区域物流发展综合水平并分析了其特征,得出了以下结论:我国各地区区域物流发展综合水平差异较大;从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物流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呈现从东部往西部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格局;从纵向动态变化来看,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存在历史依赖性。(2)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区域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区域物流主要通过促进产业分工、制造业集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促进经济增长,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物流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的促进分工,物流发展可通过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物流发展与制造业空间集聚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物流业发展对第二、三产业比重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物流业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后,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研究表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优质协调的省份和严重失调的省份都较少,轻度失调省份较多,呈现明显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上,基本符合东、中、西部空间分异规律,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3)采用平均差、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等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对1980—2009年各地区区域物流发展差异从省际、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八大经济区三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分阶段来看,1980—1989年全国总体差异呈现下降趋势,1990年至2009年,呈现“上升——平稳——下降”走势,与中国经济地区差异走势基本一致。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和八大经济区来看,区内、区间差异都成缩小趋势,但区间差异大于区内差异,区间差异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4)选择物流网络密度、物流政策、人力资本、城市化率、市场开放度、对外开放度、政府干预度、地理位置和邻居效应共9个指标对于区域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出了物流发展差异的原因。结论表明:政府干预度、城市化率、邻居效应、地理位置四个解释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人力资本存量、物流网络密度、物流政策三个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这7个变量对区域物流发展有重要影响。进一步的分解结果表明,对区域物流发展差距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邻居效应变量、城市化率、物流网络密度、地理位置变量、区域物流政策、政府干预度、人力资本存量和市场开放度。(5)对我国区域物流发展的β收敛性检验表明,我国区域物流发展整体差异和三大地区之间物流发展差异在1996年以前呈现发散态势,而1996年以后差异扩大的速度在放缓,开始呈现收敛状。Kenel密度估计结果和马尔可夫链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密度分布始终是非均衡的,呈现为高低两个俱乐部状态。从马尔可夫链转移概率矩阵看,各地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将仍然保持较大差异,短时期内难以实现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