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主要源于夜晚睡眠过程中人体上呼吸道肌肉塌陷导致出现低通气等现象所致。目前全球约有近10亿成年人可能患有OSA,而中国的潜在患者人数可能是最多的。认知功能是人得以实现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能力,在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生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功能损伤会直接影响人的生产生活甚至是生存。而工作记忆是认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主要源于夜晚睡眠过程中人体上呼吸道肌肉塌陷导致出现低通气等现象所致。目前全球约有近10亿成年人可能患有OSA,而中国的潜在患者人数可能是最多的。认知功能是人得以实现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能力,在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生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功能损伤会直接影响人的生产生活甚至是生存。而工作记忆是认知功能的重要成分之一,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认知功能的核心枢纽。OSA患者长期的夜间低血氧状态会损伤大脑从而损伤认知功能,同时患者工作记忆能力的下降也屡见报告。因此该疾病的筛查和诊疗对于预防和缓解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非常重要。传统方式对于OSA的筛查步骤繁琐且成本较高,同时由于民众普遍对该疾病了解较少,以至于OSA的科普和筛查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寻找一种能够较为有效地衡量个体患病风险并区分高风险群体和健康人群的工具颇为重要,而从多维度验证其筛查出来的高风险群体的确易于存在脑损伤和功能下降等现象能更好地说明疾病的严重性。目前对于OSA的筛查的主流量表是STOP-Bang量表,为了探究STOP-Bang量表区分的两类人群是否真的存在脑活动和功能上的差异,我们开展了以下三项实验研究:研究一采用STOP-Bang量表对招募的被试进行初筛,把被试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并用三个睡眠相关量表评估两组人不同维度的睡眠状况和用三个神经心理量表评估两组人的情绪状态以及认知功能,最后通过SPSS分析量表得分的组间差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多数指标上,两组的得分差异都较为显著。高风险组人群的睡眠质量显著低于低风险组,而低风险组人群的认知功能特别是注意、语言和抽象能力三个子维度的得分显著优比于高风险组人群,但两组的情绪特质方面并没有发现显著差异。而在相关性上,睡眠量表得分整体上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得分高度负相关,说明了睡眠质量低对认知功能可能会产生损伤。研究二借助磁共振成像技术基于静息态的功能成像对于高风险人群静息状态下脑活动的改变进行了分析。但基于局部指标的分析和基于全脑264个ROI的功能连接分析并未发现两组间存在显著的异常活动。研究三采用了以人脸图形作为刺激材料的n-back范式,并同样使用了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对于高风险人群在完成工作记忆任务的过程中脑活动是否存在异常变化进行探究。行为学数据表明,在基于正确率(accuracy,ACC)的分析中患病风险和任务难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且两个变量的主效应均显著,说明随着任务难度的提高,高风险组的正确率下降更为显著,而在基于反应时(reaction time,RT)的分析中则并未发现显著差异。来自脑影像的结果表明,高风险组在工作记忆任务中脑活动强度显著低于低风险组,在前额叶、枕叶、梭状回等脑区较为明显,但并未发现患病风险和任务难度之间在脑活动强度上的交互作用。综上所述,糟糕的睡眠会对认知功能产生损伤,而长期处于睡眠不佳的状态对于大脑的认知功能和脑活动均会产生显著的改变。STOP-Bang作为患病风险的分组依据在多个维度都验证了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的睡眠质量、认知功能乃至在完成特定工作记忆任务时的结果和脑活动强度等整体上均表现得更差,整体情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基于STOP-Bang进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依据理应值得做进一步尝试和探讨。
其他文献
古典诗歌的诗题、诗序、自注往往是诗人给读者解读诗歌留下的线索,更贴合诗人创作当下的心态。诗题、序、自注作为解读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自拟副文本,已逐渐受到学者重视。本文将苏辙诗歌的诗题、自序、自注界定为诗歌自拟副文本,勾勒苏辙诗歌自拟副文本的概貌,从中分析自拟副文本与诗歌之间的互文性,并进一步挖掘苏辙诗歌副文本所彰显的自我意识,最后探析其特色的生成因素。全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分别为绪论、正
戏题诗初始于齐梁,于中唐进入繁荣期,至明清及近代都不断有诗人创作,作为一种特殊诗体在诗坛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白居易作为唐代重要诗人有戏题诗82首,是唐代戏题诗数量最多的诗人。其戏题诗在承袭前人戏题创作模式的同时,还呈现出许多创变之处,具有不同于前人的文学特性,因而可以作为戏题诗研究的例证。本文采用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围绕白居易戏题诗进行研究:绪论部分涉及三方面:首先对戏题诗的概念进行界定,明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山海经》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影视、小说,甚至是游戏中。不同领域各取所需,从《山海经》这堆神话富矿中挖掘出能为己所用的元素。作为中国古代神话的集大成者,中国神话的“渊薮”,《山海经》也是网络小说作者进行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和取法对象。网络小说作者们既是神话的“说书人”,也是古老神话在当代的传播者。研究中国网络小说与《山海经》的关系,一方面能了解《山海经》等神话在网络小说中的
在特定的法律语域,《民法典》语篇中的指称衔接、结构衔接、逻辑衔接和词汇衔接等四种显性衔接方式有着各自的应用特点及动因,并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民法典》语篇用词准确、简洁经济、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语义连贯等语言特点和客观平实、庄严肃穆等言语风格特点。在指称衔接方面,指示指称、人称指称和比较指称的使用频率都相对较高。在指示指称中,近指远多于远指,这能在更大程度上避免指称意义的含糊不清,从而保证《民法典》
杜甫及其诗歌创作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人其诗在后世有着经久不衰的影响力,学杜、注杜、论杜等多方面的杜诗接受与研究,使得杜诗不断被赋予新的文学意义和价值。追和杜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诗歌创作现象,实质上仍是一个学杜、释杜的过程,其创作的特色和数量,与不同时代的文学思潮及杜诗接受趋向有着密切的关联。据现存文本资料显示,明以前的追和杜诗大都以和韵为主,或与杜诗的主题情感有所契合,已经出现了
韦应物是大历文学的重镇之一,诗歌是他记录生活、书写情志与自我呈现的主要方式。一般说来,诗歌写作可贯穿一生,个体对自我的呈现与建构也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在时代盛衰、人生际遇的转变之间,韦应物在诗歌中表达了多个时空、多个面向上的丰富自我形象。而在后世的接受之中,主流文学史倾向于接受其高洁清净、超然尘俗的高士形象,部分官员文士则倾向于接受其为官自愧的循吏形象。由此,韦应物诗歌中自身形象的丰富多样性与后世
信陵君,即魏无忌,战国末期魏国人,是魏昭王少子与魏安釐王的异母弟,与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后世视其为四公子之首。信陵君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其身份尊贵、地位显赫且能礼贤下士、急危救难而致天下食客争往归附,自成一股势力,名冠诸侯。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品质与窃符救赵的功绩为后人评论、吟咏不休,其形象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中不断地被传播、接受、阐释,具有独特的文化
上海是中国现代公园的发源地,是西方文明输入的窗口,公园数量居全国之首。现代公园是由西方殖民者引入中国的,携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尤其是租界内的公园,是殖民主义的重要空间。同时,上海公园作为公共娱乐空间,是西方现代性的象征,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公共娱乐意识,为人们的交往活动提供了合理的场所,它是中国社会生活重要的公共空间。在近代上海,公园与人形成了双向互动,公园带给了人们不同的体验。身份、思想不同的人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来改变外部世界,像这种通过自主动作,对外部世界施加改变的主观体验被称之为施动感(sense of agency,So A);而拥有感(sense of ownership,So A)是指个体是某一经验的体验者的感觉,比如是“我”的身体而非他人的身体正在移动的感觉。施动感与拥有感被认为是自我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区分个体与外部世界的关键。对拥有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