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名词结构形式简洁清晰,但语义关系却甚为复杂.它能及时反映变化的语言事实,展现语言的原始组合能力,增强语言的创造能力,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对复合名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尽管复合名词的词义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构成成分的语义内容,但完成合成后的复合名词的含义有时却是不透明的,不等同于其构成成分概念含义的简单累加,而是大于其构成成分词义之和,即复合名词词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本文首先回顾了前人对复合名词词义的研究,人们普遍认为概念合成是复合名词形成的基本认知机制,但概念合成理论对复合名词词义的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1)均认为复合名词的构词成分所表达的概念是清晰可辨的,因为只有概念之间界限分明,才能进一步阐述概念的合成机制; (2)均认为复合名词中的每一个构成成分概念的作用不可或缺,它们都是复合名词概念最终合成不可或缺的基础; (3)只关注复合名词构成成分各自的以及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对其他同样会影响合成概念含义的因素关注不够; (4)普遍重视对复合名词的静态研究,对复合名词语义的变化以及相关干扰因素的研究较少; (5)诸理论界皆基于对英语语料的分析,也的确适合分析英语语言实际,但其跨语言的适用性值得怀疑。以上局限性与经典范畴理论的基本观点不谋而合。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从认知范畴观视角对复合名词词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现象做出解释,弥补了概念整合视角的不足。本文把复合名词词义分成两类来论证,即没有隐喻和有隐喻延伸义的复合名词,因为这两类复合名词词义成因不同。在认知范畴的框架内,分别从范畴化的层次、范畴复合、家族相似性的视角对复合名词词义进行分析,很好地解释了没有发生隐喻的复合名词词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然后从概念隐喻视角对有隐喻义复合名词一词多义现象,即复合名词词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进行论证。认知范畴观和概念隐喻理论从根本上来说是实证性的,我们不能在语言层次循环论证,必须跳出语言层次,引入其他学科进行进一步地证明。为此,作者分别从Narayanan提出的隐喻的神经理论和Sydney Lamb提出的神经认知语言学视角解释了以上两类复合名词词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神经机制,进而使本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