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纺织面料的调温性能影响其热舒适性,是消费者选择服装时考虑的因素之一。调温织物是一种内部含有相变微胶囊的新型热舒适纺织品,其能自动感知外界气温与人体体温的变化,并以吸收或释放热量的形式来对温度的变化做出反应。此种调温织物能在为人体提供热舒适性的同时,实现热能的循环利用,符合健康舒适的穿衣理念与环保节能的生态要求,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与应用前景。本论文以服装面料用相变微胶囊的性能要求为导向,选择合适的芯材、壁材与合成方法,优化合成工艺以制备性能良好的微胶囊,并通过合适的后整理方式将该微胶囊应用于棉织物后整理,以赋予棉织物一定的调温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熔点接近人体舒适温度的相变材料-十八烷为芯材,以强度高、致密性好的高分子材料—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树脂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了一种可用于织物后整理的MUF/十八烷微胶囊。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壁材种类、乳化剂(SDS)用量、pH值、乳化时间、油水比、壁材预聚体添加量、三聚氰胺与尿素的摩尔比对微胶囊形貌及其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本实验体系下MUF/十八烷微胶囊的较佳合成工艺为:SDS用量4%、pH值5.5~6、乳化时间30min、油水比1:8、壁材预聚体添加量25g、三聚氰胺与尿素摩尔比1:2。(2)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与热台偏光显微镜(HS-POM)等测试手段对微胶囊的形貌、结构及热性能进行表征。SEM显示微胶囊呈单独的球形、表面光滑;OM测试表明,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12.2μm,且粒径为5~20μm之间的微胶囊占比79%,粒径分布较为集中;POM测试表明,十八烷已被成功包封于MUF树脂内部;FTIR与XRD测试表明,MUF树脂的包封未对十八烷的化学结构与晶体结构造成影响;DSC测试表明,微胶囊的T_m为27.91℃、T_c为26.71℃,与人体的舒适温度接近,微胶囊的△H_m为223.3J/g、△H_c为222.6J/g,芯材含量高达93.2%,热焓值高;TG测试表明,与十八烷相比,微胶囊的起始失重温度、失重5%时的温度及终止失重温度分别提高了20℃、34℃、250℃,说明壁材具有较好的致密性与强度;HS-POM测试表明,微胶囊具有较好的温敏性,内部的芯材能随温度的升高(降低)而熔融(结晶),且在变温过程中微胶囊始终保持稳定的球形。(3)通过超声波辅助浸渍法,将在较佳工艺下制备的MUF/十八烷微胶囊应用于棉织物后整理,以赋予棉织物一定的调温性能。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较佳的后整理工艺为:微胶囊悬浮液质量分数40%、粘合剂质量分数20%、超声功率500W、超声时间30min、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3min。经超声波辅助浸渍整理后,棉织物的熔融焓(△H_m)和结晶焓(△H_c)分别为11.27 J/g和10.80 J/g,在29℃~33℃内具有一定的调温功效。整理后的棉织物在水洗5次、10次后的热焓值保留率分别为93.20%、85.56%,具有良好的耐洗性能。(4)对经较佳工艺整理下棉织物的形貌结构和服用性能进行表征。SEM显示微胶囊已成功嵌入纤维间隙之中;EDS测试表明,整理后棉织物表面N元素含量增加至13.5%;与未整理棉织物对比,整理后棉织物的透气率、透湿量分别下降了15.5%、12.2%,急、缓弹性回复角分别提高了40.0%、37.1%,抗皱性能变好,亲水性和断裂强力未受到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