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轮毂电机参数辨识及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y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轮毂电机驱动系统包括轮毂电机、控制单元、传感单元等被安装在有限的轮毂空间内,具有高度集成特性,路面冲击、振动、电机温升、逆变器死区等因素不仅会导致位置传感器产生灵敏度变差、温度漂移等问题,配置机械式传感器还增长了电机的体积、系统成本与故障率。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不需要位置传感器完成转子电角度与电角速度估算的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轮毂电机的在线参数辨识和无位置传感器策略展开了研究。首先,阐述了技术背景与研究现状,分析现存问题,引出研究目标。介绍了轮毂电机的分类与结构,阐述了永磁轮毂电机理想数学模型与坐标转换形式,介绍了矢量控制方法。其次,考虑轮毂电机温升因素,提出了改进的教与学优化方法实现在线多参数辨识。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轮毂电机在长时间、超负荷运行条件下温度升高,引起电机参数漂移,降低电机性能。搭建轮毂电机测试台架并进行了离线辨识实验,根据结果分析了温度变化对定子电阻、电感和磁链的影响。采用高斯扰动函数优化了算法的初始化过程,建立了分组学习和末位淘汰机制,提升了迭代速度和精度。利用Matlab/Simulink完成了参数辨识的仿真验证,并完成了在线参数辨识台架实验。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与未改进辨识方法相比,改进后的辨识算法有更好的收敛能力。再次,分析电动汽车的行驶工况,应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法并对其进行改进,实现轮毂电机无位置传感器转子速度估算。结合自抗扰技术中的非线性变增益PID技术,取代传统模型参考自适应中的固定增益PID自适应律,并完成仿真模型的搭建。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更适应于宽速度、变负载的工况。最后,为了验证本文所提控制算法的实际运行效果,搭建了双电机对拖实验台。基于DSP28335控制芯片完成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的搭建。基于中国汽车行驶测试循环工况(China Automotive Test Cycle,CATC),通过台架实验验证了所提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护环境、使用清洁能源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也大力支持新能源的开发与普及工作,电动汽车行业也得以飞速发展,而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最受关注的就是不断出现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引发火灾事件,锂离子电池的热量管理问题也因此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以某款已量产的三元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在COMSOL多物理场软件中建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模型,并以温度为媒介,建立热-电滥
高镍三元材料LiNixCoyMnzO2(x+y+z=1,x≥0.6)具有高比容量、环境友好且成本低等优点,但存在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较差等问题。为了改进材料的上述缺点以满足更高的商业化要求,需要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并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本文采用梯度化混锂工艺合成不同锂配比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研究了配锂量对材料晶体结构、颗粒形貌、粒度分布、价态变化、相变演化及电化学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交通事故导致人员死亡的数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其中,行人、骑脚踏车者和摩托车驾驶员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很大比例。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内部的乘员约束系统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车内乘员的被动安全保护措施相对较为完善,然而同为交通道路的使用者,行人以及二轮车骑行者并没有得到较全面的被动安全保护。故本文针对车外行人以及二轮车骑行人员,提出一款可以穿戴的安全气囊系统,在上述人员与汽车碰撞过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轨迹跟踪控制技术日趋重要。本研究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子课题,对智能汽车轨迹跟踪与避障控制进行了研究。针对中高速大曲率工况下,智能汽车轨迹跟踪精度和稳定性急剧下降的问题,本文采用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建立了轮胎侧偏角和横摆稳定软约束,保证轮胎处于线性稳定范围内,从而提高轨迹跟踪的精度和稳定性。考虑到模型预测控制计算量大、实时性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
车辆自主导航算法是当前智能车辆领域研究热点,传统车辆自主导航系统高度依赖于GPS位置信号。然而,在现代军事化环境作战场景下,由于信号干扰等因素,往往难以获取准确可靠的GPS信号;同时,由于信号干扰,车辆难以实时获取前方道路可通行性信息,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的导航需求。因此,实现车辆在无GPS复杂环境下的自主导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车辆自主导航算法,为无GPS复杂环
智能车辆技术能够实现车辆自主操纵,使驾驶员的双手从复杂的驾驶环境中得到解放,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减少交通拥堵等情况的发生。而路径跟踪则是智能车辆实现其智能化行为的重要环节,同时,对规划的路径进行准确且稳定的跟踪是实现智能驾驶的基础。本文对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控制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建立适用于低速工况的二轮车辆几何转向模型,同时建立考虑动力学特性的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基于二轮车辆几何转向模型对纯
由于化石能源的开发,传统燃油汽车的尾气产生许多环境污染物。电动汽车具有无污染和低噪声等优点,是解决资源匮乏和温室效应问题的重要途径。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诸多优点,例如效率高、体积小等,被认为是替代汽油机的绿色动力源。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inite Set-Model Predictve Control,FS-MPC)因其高性能、快速动态响应和强鲁棒性而成为一种流行的控制策略。同时,它易于建立模型,
高性能纤维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及体育防护用品领域,剪切增稠材料与高性能纤维材料结合制备的材料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利用复合纤维材料研制的抗冲减振装置对大型土木工程来说,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外部冲击损害。剪切增稠胶(Shear Thickening Gel,STG)具有很好能量吸收效果以及抵抗变形能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 Polyethylene,
近年来,伴随制药行业飞速发展,环境中制药废水污染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全球各流域均能检测到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污染,水体中不断蓄积的抗生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危害。与传统氧化、降解等水污染处理技术相比,吸附法由于经济环保、操作简单等优点成为最切实可行的药物污染治理方法之一。本文基于二维类石墨烯型薄层氮化硼(BN)纳米材料,通过调变合成方法和条件,构建了三种高吸附性能的掺金属氮化硼基纳米复合材料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为推进国家铁路建设与保障线路安全运营,各种智能监测设备层出不穷,其中以激光雷达最为热门。相较于其它类型的监测设备,以激光为信号载体的激光雷达能够更好的实现监测功能。传统激光雷达大多是基于车载自动驾驶应用而开发,注重高刷新率与超远距离大视场角,对细节辨识需求不高,这显然不太符合铁路监测的需求。通过设计一套可行的机械结构实现高分辨单线激光雷达三维扫描,可以改善传统激光雷达纵向角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