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整体研究按摩对肥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脂肪组织和下丘脑神经肽Y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实验和临床研究肥胖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肥胖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n=15)和造模组(n=45),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高脂饲料喂养。经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大鼠体重超过正常组大鼠体重20%的即达到肥胖的标准,确定为体重造模成功。造模组45只大鼠有27只体重造模成功,余18只体重未达标准,给予淘汰。后再将大鼠分成3组,从造模期间的正常组大鼠随机抽出10只作为正常组(n=10),造模成功的27只大鼠随机抽出2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1)和按摩组(n=11)。为了进一步证明模型成功,从正常组15只大鼠中(余10只待用)和体重造模成功的27只中随机抽5只大鼠,检测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和脂肪组织湿重,同时HE观察脂肪细胞的大小,证明模型成功。造模组余下22只再次随机分为模型组(N=11)、按摩组(N=11),进行持续六周治疗。治疗结束后,测量各组大鼠的一般肥胖指标,取留血清、脂肪组织及下丘脑样本,从大鼠的一般肥胖指标、血清脂联素、下丘脑神经肽Y含量及脂肪细胞凋亡情况方面观察其指标的变化规律及按摩对其干预作用。
结果:(1)体重比较,治疗后按摩组较模型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按摩组较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Lees指数比较,治疗后按摩组较模型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按摩组较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较正常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脂肪湿重和脂肪系数比较,按摩组较模型组、模型组较正常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按摩组较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胆固醇(TC)比较,治疗后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甘油三酯(TG)比较,治疗后按摩组较模型组和正常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较正常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比较,按摩组较模型组和正常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较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按摩组较模型组、模型组较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按摩组较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脂肪细胞直径比较,治疗后按摩组较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按摩组较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血清脂联素比较,治疗后按摩组较造模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按摩组较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较正常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5)脂肪细胞凋亡率比较,治疗后按摩组较模型组和正常组差异均极显著性意义(P<0.01),模型组较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下丘脑NPY阳性表达比较,治疗后按摩组较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按摩组较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较正常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按摩对肥胖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按摩产生的力学作用对肥胖机体的外形和内部环境产生了整体性的调节,从而导致了肥胖表型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