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费里特·奥尔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土耳其文学巨擘。《黑书》在帕慕克心中拥有里程碑似的分量。它是中心形象和文学目录,为他前几部作品提供了出处,也为后来出版的作品提供了养分,暗示了新书大致内容。本文的新颖之处在于它是从戏仿的写作方式角度对《黑书》这部作品进行考量,结构如下: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奥尔罕·帕慕克的生平与创作,本论文研究文本《黑书》的概述,史诗的主要特征以及戏仿理论的概述,和选题意义与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主要是分析《黑书》对史诗叙事主题的戏仿。在古代史诗的英雄之旅过程中,英雄个人价值的实现往往也是其背负着的民族使命的完成,而《黑书》所代表的现代人的旅程目的和结果往往是找到个人价值,发现自我。第二章主要是分析《黑书》对史诗英雄人物的戏仿。古代史诗中所描绘的英雄的内心与外在通常是统一的,外在的使命身体力行的完成后,其内心的价值也得到了实现。而象征着后现代人们的《黑书》主人公卡利普的身心实为分开的,卡利普本身象征着现代人的外在,专栏作家耶拉是卡利普内心渴望成为的对象,象征着现代人的内心。第三章主要是从叙事艺术角度分析《黑书》对古代英雄史诗的戏仿。巴赫金认为史诗描述的世界远离当代,其间横亘着绝对的史诗距离。耶拉是对史诗英雄的戏仿,因为他在整本小说中从来都没有正面与读者接触过。我们是通过耶拉的报纸专栏文章了解到耶拉的想法的,是通过卡利普的叙述了解到耶拉的行踪的。耶拉与读者之间隔着不可逾越的距离。帕慕克通过戏仿的写作手法深刻地表现出了处于东西方文化冲突下的土耳其人们思想的现状和他本人对此现象的态度:他并不排斥西化思想,认为可以借此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黑书》作为后现代小说,充满了焦虑和失落感,为探求人类灵魂的最终归宿而努力。整部小说的叙事方式可谓别具一格,让读者在读故事的同时享受文字带来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