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障环渤海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增进对海洋系统的认识,以期达到发展和保护的统一。浮游植物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叶绿素是可以表征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指标,体现海洋初级生产力,并影响全球碳循环过程。因此,深入研究叶绿素的时空变化可以使人们进一步认识海洋物理生态环境。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域的概况及遥感图像、风场和气压场数据来源,以及数据的预处理工作。对于MODIS遥感影像除了辐射定标和几何校正外,还进行了图像裁剪和去除条带噪声等一系列的处理。对来源于NCEP的风场和气压场数据则进行了必要的插值处理。其次,在SWIR大气校正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段线性拟合的方法对大气校正因子?(?_i,?_j)的表达式中的c进行了修正,改进了原有SWIR法,并将改进前后的两种方法应用在渤海海域,结果表明改进方法计算的结果比原方法整体偏小,在整个渤海的相对差异大多处于1~15%之间。对于不同时期不同海域的遥感数据,改进方法获得结果的改善程度不同;不同波段的数据改进后的差异也不同。然后,从大气校正后的结果中提取出叶绿素浓度进行分析。选择了在渤海海域适用性较好的Clack三通道法,并采用改进的SWIR大气校正法。选取2013年过境渤海的MODIS影像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渤海叶绿素浓度值整体呈现从近岸到远离岸边海域越来越小的特点;冬春两季叶绿素浓度较高,夏秋两季叶绿素浓度较低。除了冬季,渤海湾、莱州湾、渤海中部及渤海海峡均在5月达到高值,在6~8月(夏季)达到低值,而辽东湾在一年内变化特征不显著。最后,利用基于浅水长波方程的水动力学模型对渤海的Euler余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结果进一步分析反演出的叶绿素浓度。发现渤海余流场较弱,水交换能力较差,有利于营养盐等物质的聚集,进而一定程度上导致叶绿素浓度出现高值。余流场方向影响着营养盐的输运,进而间接影响了叶绿素浓度的分布。由于渤海属于季风气候,四季风应力的变化对渤海海域的海水流动和物质输运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考虑风的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