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翻译指的是将原文文本中的文化信息传递到译文文本中,传统译论就此提出了归化与异化的方法,认为一旦确定其中—种方法,就应将其贯彻全文始终。即使当这种方法单一运行而有捉襟见肘之窘,不得不求助于另一方法时,译者称之为适当补充,却无一理论予以解释,这一现象由来已久。近年来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为此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论解释。 关联理论将翻译定义为一种对原语进行语内和语际间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而对话语的理解与诠释则依据最佳关联性,以期达到译文与原文在显性义与暗含义上最切近的相似,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合。根据关联理论翻译观,归化与异化是并行不悖、互为补益的的两种方法,二者服务于一个目的,即获得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译文。 本文第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整体介绍。简要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理论依据,指出归化与异化的互为补益是文化翻译成功的必要因素。 第一章主要探讨在关联理论视野下,对翻译新的诠释。其中介绍了关联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语境、关联性、最佳关联性等,并解释了作为语言、文化间交际的翻译,在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依赖关联性,并欲追求最佳关联性。 第二章主要分析在文化翻译中对文化语境的把握与选择依据最佳关联性。其中介绍了文化语境的概念,并对英汉语文化语境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文化翻译重在对源语和译语文化语境的正确理解和选择,而理解与选择的依据则为最佳关联性。 第三章分析最佳关联性的译文既可通过归化的手段实现、亦可通过异化的手段实现,并介绍了四种实现最佳关联性译文的模式。 第四章主要论证在最佳关联性原则下归化与异化的互为补益对成功文化翻译的必要性。本章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例,依据奈达对文化的分类,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习俗、文化概念及身势语等方面举例,说明了林译的成功有赖于归化与异化的相辅相成。 最后部分总结全文。重申文中的理论要点及论证结论,强调了文章的主旨,即成功的文化翻译是具有最佳关联性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