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ennedy病也称为x连锁的隐性遗传性脊髓延髓型肌萎缩,于1968年由Kennedy首先对它进行了系统的临床和病理研究。其临床特征是男性成年期发病,以进行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萎缩和真性延髓麻痹为突出表现;可伴有男性乳房女性化、睾丸发育不良、甚至不育等。随着疾病的继续发展可出现四肢远端肌肉的无力和萎缩。在本病能被充分认识和诊断的国家和地区,其发病率估计在1/40000,但很多病例并未能正确诊断导致其实际报道数的不足。根据Guidetti等对意大利Reggio Emilia省的调查,在1980-1997年间,其年发病率是0.19/100,000男性。自1991年La Spada等发现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第一个外显子CAG重复扩增是本病的致病原因后,近十几年国外对本病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迄今国内对本病的报道仅有1例,但没能经基因诊断证实。本文报道我院最近发现的经基因诊断证实的一个Kennedy病大家系。
该家系中先证者为一男性,41岁,已婚,汉族。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2年余”入神经内科。自2001年开始感觉双下肢无力,行走时明显,自觉不能将双脚后跟垫起,蹲下后站立困难。患者曾被诊断为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Charcot-Marie-Tooth病)等多种疾病。
根据患者叙述,其舅父,以及舅父的舅父曾患有类似疾病。为此,对该家系展开系统调查,共检查3代74位个体。所有个体均经同一个神经科医师进行神经系统检查。经家族中全体成员知情同意后,采集外周血常规提取基因组DNA。因本家系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肌电图检查又符合感觉运动神经受累,所以首先经PCR扩增连接素基因(connexin gene,Cx32)2个外显子及其356bp内含子序列,结果正常;接着对该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序列进行测序, 结果充分排除了 Cx32基因突变所致的Charcot-Marie-Tooth病。然后,按照La Spada等设计的引物序列,PCR扩增了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第一个外显子的CAG重复片断,结果先证者CAG重复数分别为51,其它3例患病个体CAG重复数为50,此外,还发现1例症状前个体,其CAG重复数也是50。
本研究结果说明:1 Kennedy病在国内多被误诊为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等,因此导致该病在国内的报道严重不足,其原因估计与多数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有关;2基因诊断是诊断本病的最准确方法,且能发现症状前个体;3本病的进展速度与CAG重复数的大小呈正相关;4本病病程较长,比一般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或延髓麻痹的病程要长得多。